“口罩时代”下的餐饮突围:找到未来10年的确定性增长
经历2010~2019十年的高速增长,也经历过2020年惨重的下跌,在2022年“倒春寒”的开局下,有人撤退,有人坚守,身处时代转变的风口,我们不禁会想,未来十年,中国餐饮市场增长点在哪?
十年前,微信美团饿了么才刚刚出现,十年后,微信拥有11亿用户,美团和饿了么控制了线上餐饮和外卖;
十年不长,但足以成就一个餐饮帝国,在快速变幻的商业时代,我们看到太多短期、盲目、片面的增长,疫情反复下,潮水退去,伪增长的泡沫破碎,确定性增长或许才是我们要探讨的方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规模达 4.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9.4%,为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仅次于美国。由 1978 年的 54.8 亿元到2019年4.67万亿元,增长近780 倍,41 年间 CAGR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17.89%。
且中国餐饮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的速度越来越快,以1978 年为基点,规模突破 1 万亿历时 28 年,从 3 万亿突破 4 万亿仅用 3 年。预计,2024 年中国餐饮业规模有望达 7.16 万亿,2020-2024 年 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 为 8.44%。
从餐饮行业收入规模的同比增速来看,中国餐饮业每年增速在15%左右,对比美国 5%左右,中国餐饮业规模增速远超美国。与此同时,家庭开支上升、城市化率提高、就餐需求转变,等因素综合作用,还会给中国餐饮行业持续带来增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餐饮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新增餐饮相关企业30万家,2021年新增餐饮相关企业334万家,同比增长34.76%,是十年前的11倍之多。
这仅是在工商注册的餐饮企业,还尚未包括一些不规范的夫妻店,街边店。餐饮业进入门槛极低、护城河不高、竞争者众多,天然容易形成竞争激烈、极为分散的市场格局。
而中国更是地大物博、食品种类的菜系众多,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大,加之品类不断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中国餐饮业的分散程度。
但是,中国未来一定会完成连锁化、品牌化、资本化的高渗透。餐饮行业正在加速产业集中,头部效应会非常明显,比例大概是二八法则,甚至是一九法则。也就是说每个赛道当中,大概只有10%的人能活下来,10%的公司里面只有1%的公司会成为伟大的公司。分水岭时代下,餐企要么做头部,要么做细分领域的冠军,否则就会被别人生态化。
受疫情的影响,近几年,餐饮行业迎来了大洗牌,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始失效,很多餐企也在创新和求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而“场景化”成为如今诸多行业寻求转型的突破口,《餐饮消费者“吃”出来的数据报告》中显示,95、00后对于餐厅的选择关键词为——追求颜值、沉浸式体验。Z世代的消费者对于场景的需求也被餐饮企业捕捉到。如和府捞面通过场景的重做、品类的升级多场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文和友通过通过老物件和空间装饰构建一个的空间概念及场景, Twinkle耀童通过儿童厨房、手工坊和温馨的装饰环境来构建“家庭的第三空间”等。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大脑对于逻辑的抽象的东西,天然就不敏感。对于场景和引起情绪的事物,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影视剧追求极致的表现力,很多时候,这一幕的情节能否调动观众的情绪,不仅仅是靠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台词,场景里的声、色、光、道具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场景化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也正在成为餐饮业的第二产品力,其对于品牌溢价和产品价值推动的作用力不容忽视。
餐饮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随着企业意识的提高,成功品牌化运作的案例增多,餐饮企业也愈发认识到品牌化运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但是品牌运作并不是说有一个logo、一整套VI、SI就可以,而是需要通过品牌化运作,建立起自己的差异化,如全球上榜品牌top10里,有达美乐、也有必胜客,这两家都是做pizza的,但达美乐主攻外送,必胜客则是堂食第一品牌。消费者吃饭是刚需,但是到你家吃饭不是刚需,只有依靠自己的差异化特色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被记住,才能赢得消费选择。
近5年我国餐饮连锁率不断走高,疫情下连锁品牌抗压能力凸显,加之头部品牌积极布局抄底,更是加速了餐饮连锁化进程。连锁品牌中,目前以门店规模≤100家店的小型品牌为主,不过近5年千店以上规模的连锁门店数占比明显增多,万店以上规模的占比也由2017年的0.5%增至2021年的3.8%,中国餐饮“千店时代”已经来临,正在跑步进入“万店时代”。
伴随着2800多个县(市、区)、3万多个乡镇的纵深市场,三四线城市的餐饮新消费需求也得到有力提升。从人口基数上来说,未来消费升级的重心消费群体,必然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五线城市。
而就目前来说,众多大牌餐企都开启了针对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布局,像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都将未来的发展布局划分到更多的小城市中去。大牌餐企的市场下沉,将直接对三四线城市餐饮市场进行一个大洗牌,可供选择的餐饮店增多,消费者的就餐需求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山寨店、无品牌店、环境设施陈旧、没有菜品创新意识的餐饮店将会直接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
每一个品类都有做差异化品牌的机会,要注意的是这个差异化不是建立在实际的产品或者店铺上,而是要建立在消费者的心智上。品牌必须要第一个抢占某个差异化,如果别人占据了,你再做就毫无意义了。
比如陈香贵兰州牛肉面,10几家店估值10亿,这对于一个拉面品牌来说简直是奇迹,但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再如大张烙馍村的烙馍、蒲园的淮扬菜、大厨小味的老四川民间菜,以品类生存的地方特色餐饮店都有大量品牌化的机会,谁先抢占,谁就能分得最大的蛋糕。
一人食、预制菜、自热食品等新兴品类,亦有广阔的天地,只要你是品类的开创者,不犯错,基本上这个品类你就是老大。但只有差异化还不行,还要是消费者心智中空白的,同时要为自己的差异化找个信任状,再积极传播差异化,而别人是无法模仿和超越的。
疫情之下,餐饮行业加速洗牌,活下来的才是王者,而能提前“预知”未来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从长远来看,既不用过于悲观,也不用过于乐观,业态更迭迅速的餐饮行业,从不乏后来居上者。餐饮经营者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企业特征、能力特征顺势而为,让自己的发展越来越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