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口罩的心蠢蠢欲动?福田流调中心专家:要忍住!
(记者 黄卓坚 实习记者田也)夏季即将来临,天天长时间的佩戴口罩让闷热再升级。特别是在拥挤的地铁里,人挤人戴着口罩又闷又热,趁着车站管理员不注意,赶紧偷偷取下口罩透个气。现在三天两检,大家都绿码通行,有必要天天戴口罩吗?
福田流调中心流调大队长许玉成特别提醒,佩戴口罩是保护自己隔绝病毒最有效的屏障。数据显示,如果面对面接触病例,只要你戴了口罩,感染几率只有1.5%,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超过1.8米,那感染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坚持戴好口罩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人流密集、通风不好的密闭空间更加要佩戴口罩。
“生活中,绝大部分误食中毒致死案例是由鹅膏属真菌引发的,其毒素为鹅膏环肽,但鹅膏环肽毒素并非鹅膏属真菌独有。”罗宏说,鹅膏属真菌是其中的佼佼者,其鹅膏环肽毒素生源合成途径产生了众多创新,产毒能力巨幅提升,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最毒蘑菇”。
记者17日获悉,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学者与瑞典于默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合作首次发现,水星空间环境中存在着东向环电流。
5·18国际博物馆日:读懂这所“大学校”的力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于志勇说,“流动博物馆”还将继续走进校园,走近偏远地区群众身边,将“历史课堂”开在全疆各地。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了解到,我国唯一的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近日完成了改扩建工程,种质资源保存容量从8万份提升到20万份,保存能力大大提升。
今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成立,到今天“满月”。国家植物园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标本的种类及数量将不断丰富和增加,为国家植物园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5月17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吉祥鸟”AC313A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
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研究总院)自主研究设计的全球首个超稠油热采油田——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顺利投产。
新药研发是制药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抢占市场先机的“金钥匙”,也是满足人民健康需要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药品审评审批的政策,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批准5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2个新冠病毒疫苗获准开展紧急使用、5条技术路线个疫苗品种进入临床试验。
我们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共识——药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强大的产业基础至关重要。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对全球1万多种爬行动物物种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发现超过21%的物种存在灭绝风险。研究结果显示,需要采取紧急保育行动来防止部分爬行动物走向灭绝,包括许多鳄鱼和乌龟物种。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迄今已在火星表面工作356个火星日,“祝融号”火星车行驶总里程1921米。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结束“太空出差”,为中国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任务画上了句号。当“感觉良好”“感觉非常良好”的声音再次响起,人们不仅感受到了航天员的自信从容,更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底气。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获悉,该馆工作人员最近在乌拉特后旗楚鲁庙地区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根据对骨骼形态的研究,初步判定为禽龙类恐龙化石。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各国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大力发展、广泛应用海洋卫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技术手段。 除海洋一号、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外,我国还发射了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使得海洋卫星进入组网观测时代,形成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观测覆盖能力。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由中科院空天院自主研发。这是继2019年空天院研制的“极目一号”I型浮空艇观测高度到达海拔7003米后,再次刷新第二次青藏科考系留浮空艇驻空科学观测高度世界纪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