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彭场无纺部资料

admin 2年前 (2022-06-27) 阅读数 133 #2021
文章标签 彭场口罩

  到2010年彭场镇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0亿元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5家过亿元的企业5家实现税收5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00关于重点支持彭场无纺布工业园发展的建议06年8月23日彭场无纺布工业园始建于2001年2002年8月被确认为全省38个重点乡村工业园之一2004年4月被列入全省140家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保留名单并被明确为省级工业园2004年12月彭场镇因无纺布产业而被授予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称号2006年元月省人代会上罗清泉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四大工业园建设其中之一就是以彭场为核心的仙桃无纺布工业园

  ——09年11月26日 近日,一辆加长货柜车从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的富实公司驶向武汉海关。公 司负责人称, 车箱里装载的都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活性炭口罩、 热合手术衣。 几天后,这批“仙桃造”将登陆欧美市场。 富实公司是彭场无纺布企业中的一支劲旅。2003年,非典爆发,富实公司生 产的口罩供不应求。 一个多月的经营业绩差不多超过了办厂几年的总和。 这之后, 公司生产的产品虽然继续走向国内外,但利润空间变小。董事长傅元早把公司的 指挥棒交给了儿子傅远峰。傅远峰认定,一夜暴富靠的是机遇,长远发展则要靠 实力。于是,富实公司主动与武汉高校合作,建立了 SMS 复合生产线和无菌生产 车间,成功开发出活性炭口罩、热合手术衣、太空帽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 产品,并获得了 CED、FDA、PVPE 等国际市场准入证。今年5月以来,随着甲型 H1N1流感的传播,公司本已俏销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更是抢手货。 跟傅元早父子俩一样, 彭场的无纺布老板们大都经历了从生产低档产品到中 高档产品,从复制到创新的过程。他们始终辩证看待机遇,把机遇与产业上档升 级看得同等重要。新发公司是彭场无纺布产业向高端迈进的佼佼者。该公司董事 长兼总经理傅立新说,近几年,公司投入近亿元,新上了11条无纺布生产线万吨,成了全国无纺布年产量超万吨的企业之一。新发既产无纺布, 又做医用服、口罩等无纺布制品,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年出口1300多万美元。 目前,彭场无纺布产业正在从普通车间向净化车间转变;从低档设备向高档 设备转变;从劳保产品向医保产品转变;从简单贴牌生产向自主研发转变。兴建 1万级、10万级、30万级无菌车间,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已蔚然成风。短短半年, 全镇已添置了3000台高速机、 1500台全自动口罩机、 2000多台热合机、 1000 多台自动鞋套机。飘洋过海的医用制品占出口产品的50%以上,比去年同期高出 18个百分点。 彭场无纺布向高端迈进延伸了其产业链。全镇现已形成集产品开发、原料生 产、制品加工、辅料配套、物流运输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无纺布生产企业的年总 产量已达5.6万吨,可满足本地40%的原料需求;辅料配套企业也可满足本地80% 以上的需求, 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产业层次大幅提升, 医疗制品比重达到80%, 中高端制品上升为50%;部分企业研发的 SMMS 四层复合无纺布每吨升值6000元。 宏祥、富实等公司开发的热合手术衣、活性炭口罩等,其附加值是同类产 品的6倍,比普通无纺布制品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彭场无纺布向高端迈进还有力地促进了产品自营出口。 不少企业从一向依赖 外贸公司、中间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从主要依靠经销员跑市场向凭借网络 选客户,自营出口渠道日益拓宽。截至目前,全镇已有25家无纺布企业实现了自 营出口,牢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客户群,经营业绩直线上升。 彭场镇胡先平说:彭场无纺布产业向高端迈进有着强劲的内在动 力。作为全国非织造布名镇,业主们既要打这张牌,更要靠转型升级保这张牌; 保住了这张牌就是保住了自己的钱袋子。

  ——09年12月29日 仙桃裕民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新增高档无纺布制品 加工设备400台套;富实公司投资1亿元征地120亩建设富实工业园,主攻高档无 纺布原料及制品;富源公司投资8000万元新上 SMMS 高档无纺布生产线,将填补 中西部高档无纺布生产空白…… 11月中旬,记者深入“中国无纺布出口第一镇”仙桃市彭场镇走访,不仅到 处看到机声隆隆、车来货往的火爆景象,更感受到一个产业血脉喷涌、鸟枪换炮 的生机与活力。“前10个月出口7000多万美元。”彭场镇胡先平冷静地 说,“但我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引导企业乘势而上,加快技术、设备、产品 的提档升级,着力培育自主品牌,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进军。” 红火背后的隐忧 目前,该镇已形成从上游防粘无纺布、复合无纺布、PP 料等原材料生产到 橡胶、拉链、纽扣、制线、滤纸、分切、包装、运输等较完整的产业链,相关企 业近2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吸纳劳力近3万人,年出货值1亿多美 元。龙头企业新发公司年销售3亿多元,出口逾千万美元,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 生产与制品加工企业。 抢抓甲流商机固然不错,但口罩热销毕竟是个短期现象。自10月下旬起,口 罩行情一路看跌,售价从高峰期的每个0.3元跌到现在0.1元左右,新上设备只能 保本或微利,前期蜂拥而上的大量口罩生产设备面临闲置浪费的危机。“无纺布 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市场风险很大!”胡先平说,去年油价一路飙升到147美元 的天价,作为无纺布生产原料的石化副产品聚丙烯价格涨了两倍,而无纺布制品 价格只涨了30%,导致许多小企业亏损、停产,加之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订单陡 降30%。 此外, 彭场镇无纺布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品单一、 附加值低等问题也很突出,

  如普通口罩利润在5%左右,只有几厘钱。抱团发展不够、过分依赖出口,以及家 族式管理等问题也困扰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档升级进行时 近年,彭场镇无纺布产业在政府着力引导下,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首先是生产由手工作坊向机械化大生产跳跃。仅近半年来,该镇已添置了 3000台高速机、1500台全自动口罩机、2000多台热合机、1000多台自动鞋 套机等先进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如每台热合机可替代50个劳力。 其次, 产品正由普通劳保用品向医用中高端制品转变, 医用制品占到近八成, 医用制品出口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新发、裕民、富实、宏祥、德兴等骨干企业 开始主攻中高端产品。如德兴公司累计投入上千万元技改,最近又上马 N99型熔 喷无纺布生产线,用作口罩滤纸的该无纺布价格阻尘率极高、具有防辐射功能, 是同类普通产品的4倍。 眼下,裕民公司已投资3500万元上马两条 SMS 熔喷无纺布自动化生产线。 “设备已安装,工人在培训,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裕民公司财务 负责人史迎春透露,公司正向科技部申报熔喷无纺布科技支持项目。 新发公司在国内铁路工程用无纺布招标中一举中标, 率先进入国内产业用无 纺布制品领域。富实公司与武汉高校合作,开发出活性炭口罩、太空帽、 热合手术衣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附加值提高近20个百分点。 此外,生产车间正由普通车间向无菌车间过渡,销售渠道不断拓展,获取自 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至28家。一些骨干企业自设外贸公司,积极参加国际展会, 开始内、外销“两条腿”走路。在本月初举行的第106届广交会上,仙桃共有9 家无纺布企业亮相,比上届多出4家,成交245万美元,同比增长14%。 瞄准产业链高端 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 为何工人辛辛苦苦生产的商品以1美元卖给外商, 而到了美国超市的货价上, 标价摇身一变成了10美元?“原因就在于我们是贴牌 代工,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只能赚取最微薄的利润。”著名经济学家指 出,今天的国际竞争已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竞争时代,而任何行业的产 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 营、终端零售六大环节,生产创造的“1”利润最薄,而六大环节的“6”创造着 90%的利润。 以此观照彭场的无纺布产业,胡先平坦承,尽管近两年该镇无纺布产业升级 步伐不断加快,但迄今全镇无纺布产业仍属“贴牌代工”模式,无自主品牌,主 要是赚一点廉价的加工费,整个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拓展利润空间的潜 力很大。

  在这方面,富实公司捷足先登。在富实所属富士达公司即将启用的3000多平 方米的无菌车间,记者看到,员工进车间前,要经换鞋、、洗手、穿工作服、 再洗手、消毒、烘干七个环节,车间内每小时还要换气15次。“富士达硬件居国 内一流水准,主要生产面向欧美市场的高档口罩,每个卖一块钱,利润率将达 15%。”正在武汉大学攻读 EMBA 的富实第二代掌门人付伟峰告诉记者,富士达将 于今年底投产,达产后可年创产值8000万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富实”。富实另 在武汉组建精英销售团队, 在上海、 苏州设立办事处, 内销额增至总销售额的17%。 今年,富实将活性炭口罩、太空帽、热合手术衣等系列产品在欧盟、 美国注册了“富实”商标,口罩、防护服等产品还获得欧盟 CE0123、美国 FDA 认证。眼下,公司正向国内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富士达”商标。 据悉, 富实董事长付元早及其子付伟峰, 还打破当地企业家族式管理的传统, 聘请职业经理人汪洋涛、原仙桃精英学校校长张祖训分任富实、富士达总经理。 “富实就是要凭借一流的硬件、 一流的管理展开差异化竞争, 争做行业的领跑者、 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付伟峰满怀信心地说。

  ——2010年3月11日 去年,湖北仙桃的彭场镇大力推进无法补企业上档升级,引导企业 答复增加整合机和浴帽、蘑菇帽机等自动化设备数量。据统计, 该 镇 无 纺 布 企 业 自 动 化 生 产 率 比 上 年 提 高 15%。 截 至 去 年 底 , 新 发 公 司 投 入 近 亿 元 , 兴 建 了 11条 高 档 无 纺 布 生 产 线 , 年 产 无 纺 布 2万 多 吨 , 成 为 全 国 无 纺 布 年 产 量 超 万 吨 的 12家 企 业 之 一 ,医 用 服 、口 罩 等 无 纺 布 制 品 的 年 销 售 额 超 过 2亿 元 , 年 出 口 额 1000多 万 美 元 , 产 销 量 冲 进 全 国 同 类企业前三甲。

  ——2010年4月2日 春节过后,珠三角和沿海地区频现“用工荒”,人们将农民工“回流”(即以前 到沿海打工的人现在转而留到中部家乡)作为其解释之一。事实上,中部地区也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 作为中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基地、湖北工业民营经济强镇,身处中部的湖北 仙桃彭场镇为何深陷用工荒,又该如何应对?

  3月中旬的一个中午,刚送走邻镇的学习考察团,年轻的镇胡先平 风尘仆仆地赶到镇政府办公室, 见到记者后, 第一句话就是: “这一块问题蛮大! ” 他指的是彭场镇的招工问题。彭场,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仙桃小镇,目前已 是中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基地,全镇162平方公里,却密集地生长着168家大大小 小的无纺布制品企业。它们将厂房密布镇上的马路两边,把镇上的女工基本吸收 殆尽,并为全镇贡献了80%的税收。高峰时期,约占世界市场份额14%的无纺布 制品(如医用防护服、卫生鞋套、口罩等)从这里生产出来,源源不断地销往美 国、欧洲与亚洲其他国家。 而今,这些急速扩张的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招工难。 “我们从过年后的正月初六就开始招工了,但是现在还差100多人,不过这已 经比其他企业要好了。”李彪说。 李彪是彭场德明卫生用品公司的采购部经理。作为中层干部,春节过后没几 天,他就分到了任务,开着车带着礼品,去给镇上的工人一个一个地拜年,“实 际上是请他们来我们厂上班”。他说,“镇上的企业都在抢人”。 再给我1万人 把彭场税收翻番 上世纪90年代初,彭场只有一家国有服装厂,“后来的很多无纺布企业 主很多都是从那‘出跳’来的。”李彪说。 这些人出来后,去沿海考察,赶着整个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向内地转 移的潮流,在自己的镇子里办起了无纺布制品厂。就地利用镇上的劳动力,靠着 低廉的工价,这些企业逐渐做大,用工量也逐渐增加。 2009年,“甲流”降临,它如同一个从天而降的契机,促成了彭场无纺布制品 企业的一次集体腾飞, 却也使彭场接触到“用工荒”这样一个陌生却感受实在的概 念。 “甲流”导致口罩走俏, 当时除了个别企业坚守和国外厂商的订单信用而保持 正常的生产内容和节奏以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疯狂地生产口罩。 “一个口罩成本几毛钱,卖出去两到三元,有人甚至临时筹资30万建小厂生 产口罩,一天的纯利就是两万多!”常年和无纺布企业打交道的老吴对此印象深 刻。 高额的利润促使许多人趁机办厂,并以高价吸引工人。逐利而动的工人纷纷 从老厂流向新厂, 一些大企业甚至出现了整个车间的工人与管理者一起流失的现 象。 “用工秩序随之乱起来了”,镇政府参与招工的严楚清说,“用工荒的苗头开 始出现”。

  为此,镇政府于2009年8月召开座谈会,动员企业协会稳定工价,还在税收 等方面抬高了新企业的准入门槛,但却没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迅速扩张的企业急 需工人,镇政府专门去湖南、江苏等地招人,也没能满足需求。 当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在抢工之战中度过繁忙的“甲流”期,因为经济回暖、 廉价劳动力优势以及专门化生产的经验等, 彭场的无纺布制品企业名气已经越来 越大,订单纷至沓来,“用工荒”终成切肤之痛。 “现在很多企业还在做去年9月份的订单”,严楚清说。“订单是做不完的!” 在新发的车间里,一个经理扯着嗓子鼓励忙碌的工人。而据了解,德明公司现在 的订单也已经排到今年6月份以后了。 与此同时,招工宣传板在各大企业的大楼门口悉数摆出,给无纺布制品企业 提供厂房的招租广告糊上了路边的电线杆, 招不到工人已经成为镇上许多企业扩 张的最大障碍,不少企业用工缺口超过50%,女工尤其紧缺。“我们恨不得用火 车皮去外面拉人来”,副镇长叶芳说。 严楚清预计:“今年镇上无纺布企业用工缺口在一万以上。”而新发的老板曾 放出豪言:“再给我一万人,我把彭场的税收翻一番!”这家彭场最大的无纺布制 品企业,2009年纳税额超过1000万元。 自“甲流”后,为了挽留工人,企业纷纷提高工价。 “过去做一件普通的手术衣是七分五厘钱, 现在翻一番了, 一毛五, ”李彪说。 德明的工人现在一般每月能拿到1500元了。记者看到,新发公司第十四部的车间 “发红包50元, 职工工资上浮10%, 里, 挂着激励员工的小黑板, 上面用粉笔写着: 新员工第一个月另上浮20%”,缝纫机前的工人一抬头就能看到。 镇上一些往年在外打工的人因此留了下来。然而,巨大的缺口依然引人关注 其背后的问题。 “我们这是八小时工作制,加班是自愿的,而且不能超过晚上九时”,轰轰作 响的厂房里, 新发的行政部部长助理曹阳介绍。 而记者询问一位女工时, 她却说: “我们很辛苦的,常常工作十一二个小时。” 李彪也坦言:“我们这些私企一般都不止8小时,德明的工人普遍工作10小 时”。赶上生产的高峰,加班加点更是避免不了。 8小时对许多工人来说并不现实,无底薪的计件制薪酬方式将他们的工作时 间与收入紧紧地在一起。除了少数特别熟练的工人以外,普通工人要想提高 薪水,就得延长工作时间。 工人的社会保障也难落实。在仙桃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大厅里,负责招工 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们要求企业为员工百分之百地参保,但实际办理保险 的不到50%”。记者调查发现,只为工龄在3到5年及以上的骨干员工办理相应的 保险,是彭场一些无纺布制品企业的普遍做法。 尽管小镇路口就立着大广告牌:“到彭场打工是您最好的选择”,但高强度的

  工作和与相比沿海而言并不具有优势的工资待遇还是让一些工人外流, 外来工也 难吸引进来。企业的车间里钉扣缝衣的多是本地的中年妇女,偶尔只遇到个 别操外地口音的人。 手握几十万资金急欲办厂创业的老吴, 因为招不到工人而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去租厂房,他感叹:“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工作强度那么大,而且单调枯燥,人 家不愿意来啊!” “员工宿舍的条件比不上沿海,歌厅、剧院、体育馆等娱乐文化设施也很缺 乏”,严楚清坦言,小镇的用工与生活环境和大城市有较大差距。叶芳介绍,这 里的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集体宿舍, 外地或离彭场较远的周边乡镇职工无法在这 里安家,夫妻分居或抛家别子的难处使很多女工无法安心留下。 年轻人则向往“大地方”。李彪曾去武汉的大学招人做外贸,“1500元的底薪, 还专门请师傅给他们做菜,但大学生都不愿意过来,招了一些后来都没留住”。 他只好在仙桃市职业技术学院招人。 而多次招聘与调查的经验, 让仙桃市劳保局刘局长对新生代工人与彭场的企 业主印象都很深刻。 “现在的年轻人不仅看重钱,还要张扬个性,不喜欢做蓝领,不想依附于低 他说, “我在招聘会现场观察到, 端产业, 不像我们那时候有份工作干就不错了”, 一些招缝纫工的窗口年轻人问都不去问,他们对电脑之类的感兴趣。”“另外一方 面,彭场的无纺布业是低端产业中的底端,很多企业主从底层起来以后,自身的 素养没有跟上,不知道如何通过增强自身和企业的魅力去吸引员工”,他直言不 讳。 企业应致力于 产业结构升级 为从长远解决问题,政府和企业都开始想新的办法。 “镇政府准备拿出300万元来补贴房地产开发商, 让他们建相对廉价的房子供 外来打工的人租用,还在考虑建歌舞厅、游泳池、公园、超市等”,严楚清说。 新发公司已经把一些厂房建到了周边的监利等地, 它还和富实等企业开始在 国外注册自己的品牌,试图获取产业链上相对上游的利润,增强自己在国际市场 上的议价能力。 然而,李彪介绍,更多的中小企业还在经受这样的尴尬:他们将无纺布加工 成卫生用品,经过外贸分销商的周转,在进入国外超市的柜台前,被贴上了别人 的商标,产品上只有“made in china”的笼统描述,国外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们的 存在。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这个民营企业密布的无纺布名镇,只有新发、裕民、富 实等少数几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拥有自己的外贸公司, 它们具备相对成熟的 外贸技术,能直接和外商谈判,并避免在产品认证等细节上产生频繁摩擦。但其

  他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将产品卖给国内的外贸公司,来赚取3%到5%的利润,有的 甚至更低。 “如果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取得和外商直接谈判的能力,摆脱对中间商的 依赖,则可将利润提升至10%左右,是现在的2倍至3倍”,李彪说,“这样一来, 工人的薪水待遇肯定就会有实质性提高。” 仙桃市劳保局的工作人员称, 较低的利润也是一些企业没为员工落实社保条 款的因素之一。 “这里永远招不满人”,老吴说,靠低人力成本支撑起来的无纺布企业一直有 吸纳劳工的内在动力,但日益做大的它们如何能招来更多的工人,却不是简单的 事。 刘局长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做好本地用工的后勤保障和基 础设施服务,满足工人的吃喝用住;国家急需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 工对未来有预期, 不再对土地抱唯一的希望, 从而让他们能更自由地流动。 同时, 随着未来经济形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会丧失,人口红 利不再突出,因此,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应该做好行业规划,致力于产业 结构升级,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 小镇彭场只是一个缩影。据仙桃市劳保局介绍,整个仙桃70%的农民工 都已外流,目前仙桃本地的用工缺口在2万以上。今年2月,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也发布消息称,今年约有40至50万武汉人离乡打工,武汉本地用工缺口 高达8万,餐饮、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严重缺工。与此同时,中国新闻网 的报道称,湖北其他地方也出现用工缺口,如孝感缺工近万人,汉川达2万人。 对于湖北这个劳务输出大省而言,“用工荒”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09年9月22日 昨日,市长刘新池在彭场镇调研时强调,要切实加强行业引导,抓紧延伸产 业链条,促进无纺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让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 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刘新池先后察看了嘉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湖北富仕达无纺布制品有限公 司、宏祥无纺布有限公司、裕民公司和中岭工业新区。在嘉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的建设工地,刘新池详细了解了企业的建设规模和生产设计能力。该公司正以1 亿元投入,抓紧建设现代化厂房,引进 SMMS 生产线,今年底,首期项目投产后, 将年产1万吨高档无纺布,实现销售额1.5亿元。刘新池鼓励企业抓紧建设,抓紧 投产,早日受益。在宏祥无纺布有限公司,刘新池看到车间里职工满员,各种无 纺布制品源源产出。 尤其是看到企业引进的一台台热合机正在快速生产手 术衣和口罩,刘新池仔细询问。听说一台热合机能替代10个员工,生产的产品质

  量又好,畅销日本、韩国,刘新池连连点头。在裕民公司,刘新池看到这里正在 新建厂房, 扩大产能, 叮嘱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确保产品质量, 千万不能见利忘义。 在彭场,刘新池与镇委、镇政府和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 对无纺布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刘新池指出, 当前, 随着全球甲型流感的蔓延, 无纺布口罩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我们要正确分析现状,加强行业引导,严 把市场准入关和质量关;充分行使政府职能,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经常组织协会 会员开展业务探讨,统一工价,统一产品销售价格,避免恶性竞争,防止大起大 落。 刘新池指出,新形势带来新课题。我们要切实加强相关政策研究,有组织、 有计划地培训大量劳动力,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在家门口就业。要努力创造条 件,兴建职工公寓,解决外来职工住宿问题,以良好的休闲、娱乐设施把职工留 下。要争取电力部门支持,采取电力部门出一点、政府拿一点、企业表示一点的 办法,破解用电瓶颈,完善电力设施,促进企业发展。 刘新池指出, 这些年, 我市无纺布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链条正在向两端延伸, 但无纺布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无纺布制品厂家的需求, 产业体系有待进一 步完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全球经济进行新一 轮深度调整为背景,以眼下国内外口罩市场需求旺盛为契机,积极转型,主动升 级,加快发展无纺布生产企业和辅料配套企业;大力推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由 普通制品向高端制品转变,由普通车间向无菌车间转变,由手工加工向机械加工 转变,带动产业层次大幅提升。要抢抓市场机遇,巩固低端市场,提高中高档无 纺布制品比重,优化市场结构,追求利润最大化。 刘新池强调,现代企业要以现代物流公司为支撑。当前,我们最缺的是龙头 外贸公司。大量订单不是直接从国外获取,大量无纺布制品没有自营出口,大量 利润被中间商剥离。我们要不断创新思维,积累经验,鼓励规模企业直接与外商 洽谈,直接把订单拿到手,把自营出口的文章做大做好。要充分看到龙头物流公 司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物流企业,及时为无纺布生产企业提供生产、技 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把无纺布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08年10月17日 纺织业的寒冬早已降临全球。 寒冬的背后是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 要素成本上升、 外部经济环境波动……

  “彭场无纺布,你还好吗?” 在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每个关注仙桃、关注彭场经济的人都 在这样问。 彭场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非织造布名镇”。全镇100多家企业年 加工无纺布制品15万吨以上,年出口创汇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50%;出货 值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 让人欣喜的是,“托在一块布上”的彭场,“顶风傲雪”,书写出新的传奇:1 至9月, 彭场无纺布实现出口创汇6200万美元, 同比增长35%; 入库工商税收5100 多万元,同比增长近20%。 “挺过去,又是一轮春天。”彭场镇、镇长余文华说:“今年前几个 月,全国有6万多家纺织企业经营不景气或倒闭。彭场能‘躲’过这一劫,靠的是 高举产业结构调整大旗。靠结构调整提升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出近“保稳”,远“促调”,着力促进无纺布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戏正在彭场上 演。 从容应对,产业调整 华美转身 华美转身” 从容应对,产业调整“华美转身 “一只鸡可以和一头牛斗。”新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立新这样解释促使企 业转型的原因。 “新发”本以生产鞋套、浴帽等传统无纺布制品为主,但在几年前,傅立新发 现,由于行业门槛低,小作坊也可以在外贸中与他竞争,拼起价格来,他并不占 上风。 “人家规模小,投资少,产品成本低。这样拼下去,我们还会吃亏。” 2004年,傅立新“第一次吃螃蟹”,投入5000多万元,新上了2条无纺布生产 线条无纺布生产线万吨,实现了无纺布织 造到无纺布制品制造,再到自营出口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格局,消化了成本增资因 素。 今年初, “新发”又在铁路工程用无纺布招标中拔得头筹, 接下订单6000万元, 业绩“井喷式”增长。如今,“新发”无纺布产能杀进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产 能过万吨的12家企业之一;制品加工遥遥领先,全封闭式厂房发展到4万多平方 米,生产设备增至2800多台(套) ,年加工和自营出货值超过3.5亿元,名列 全国第一。1至9月,公司实现外贸出口1200万美元,“领头羊”地位无人撼动。 “新发”是彭场的缩影。彭场无纺布产业没有想像中的“愁云惨雾”,企业生存 状况好过预期,好于去年同期,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1至9月,彭场实 现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24.3%;完成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 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2.48亿元,同比增长34.2%。

  “这一切源自于彭场无纺布产业及时转型升级。昨天的决策已经转化为今天 的财富。”余文华分析。 原材料价格攀升、 市场疲软、 劳动力成本上升。 这一系列问题彭场人早在2004 年前后就敏锐觉察到了,并经历了“寒冬”的考验。正是那段低谷,彭场的无纺布 产业步入集体提升之路。 尽管石油一度爆涨、电价上调、煤价上升100%,富源公司的统计报表依然 很漂亮:1至9月,“富源”实现外贸出口300万美元,同比增长48.6%。 “高成本时代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公司总经理曾协尧表示,“但我们 通过早调整、早应对,没让对手逼到悬崖边,也没让市场无情地抛弃。” “富源”走的是上档升级之路。继宜昌无纺布项目投产受益后,“富源”投资 2000万元,对何场老厂进行扩规,新增厂房3000平方米,批量生产高档无纺布制 品,且专供美国市场,与美国商人共同分享财富蛋糕。 “富源”在彭场有一定的代表性。彭场的企业家们已经形成共识:当前的挑战 躲不开、避不了。应对挑战的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只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 最好,就能安全“过冬”。 致力创新, 致力创新,寻找撬动产业发展的新支点 从美国到日本,再到我国、香港及沿海地区,无纺布产业好比是长 着“腿”的产业,它总是流向那些劳动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有意思的 是,曾经的繁荣之地总能保留精华的设计、研发、高端制造部分,像日本、韩国 和等国家和地区的无纺布产业从上世纪鼎盛时期起,产能减少了50%至 80%,效益却成倍增长。 这就是从“制造”迈向“创造”的魅力。 在彭场,我们也感触到这样的产业发展脉动。 台商陈耀辉,正是循着这样一条路线,慕名来到彭场的。 陈先生是彭场人的贸易合作伙伴。彭场无纺布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有他的功 劳。去年,他投资500万美元,在彭场兴建恒鼎卫材有限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 高档无纺布制品的研发制造上,并一举打响自主品牌,同时接收了一批虚心讨教 的彭场同行。一些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陈耀辉如此回答:虽然彭场的无纺 布企业还有不少停留在复制阶段, 但最终一定能像世界发达地区那样重视创意和 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陈先生的想法,契合了彭场无纺布产业的发展之路:越是在困难面前,企业 越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产业链向设计、研发、物流和营销等高端攀升, 加快从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富实公司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生动例证。1993年,“富实”在无纺布制品看涨的 背景下应运而生。源源而出的“大路货”走向了世界,可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傅元早担心“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山穷水尽”,直到儿子加盟才 让他看到新的希望。 与父亲相比,儿子傅远峰的心更“野”,胆量更大,总喜欢把逆势飞扬的“宝” 押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创意上。大学毕业的他,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 SMS 复合生产线和无菌生产车间,开发活性炭口罩、太空帽等新产品,并捷足先登, 率先在美、英等国注册,率先在武汉建立东方远景国际贸易公司,批量产品走向 世界各地,产品销售价数倍于“复制品”。公司实现了从贴牌制造到自主创造,再 到自营出口的“嬗变”。1至9月,“富实”实现外贸出口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44%。 眼下, “富实”又列出了新的裂变“时间表”, 计划投资5000万元, 用半年时间, 兴建湖北富士达无纺布公司,做“别人想做,但做不了的产品”。 在彭场,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彭场人已生产出热合手 术衣、抗静电、抗阻燃、抗血浆、抗紫外线等多功能无纺布制品。部分高精尖无 纺布制品不再是世界顶尖企业的“专利”。

  无纺布产业是21世纪朝阳产业,无纺布产品已涉及各个领域,用途十分广泛。 彭场镇是全国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第一镇,目前有制品加工企业近100家,年需 各类无纺布4万吨以上,目前全部依靠从省外采购。无纺布制品畅销美国、欧盟、 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实现出货值15亿元,为项目提供了市 场保证。 二、建设内容 拟引进丙纶纺粘无纺布生产线、SMS 无纺布生产线或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满 足彭场及周边地区无纺布市场需求。 三、投资规模 一条丙纶纺粘无纺布生产线根据生产能力,总投资为500—3000万元,可年产 无纺布3000吨。一条 SMS 无纺布生产线吨。 一条水刺无纺布生产线 吨。 四、效益预测 目前丙纶纺粘无纺布市场价格为12000元/吨左右,一条线%。SMS 无纺布市场价格20000元/吨左右,水刺无纺 布根据规格不同市场价格为20000—40000元/吨左右。

  五、优惠政策 给予企业大工业用电优惠政策,电价为0.46元/度左右,并实行分时计价。水 价按1.2元/吨收取。外资享受“三免两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在仙桃彭场镇仅5平方公里的镇区上,集中了148家与非织造布相关的企业, 从原料到成品,从拉链、扣子、橡筋到服装、帽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2005年,这里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 2006年,彭场无纺布销售额超过22亿元,出口额4781万美元,出口量占全国 总量的40%,是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 龙头企业引爆集群效应 提起彭场无纺布,就得提下新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付立新,他第一个 在彭场开办无纺布工厂,并始终稳坐销售冠军的宝座。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时任镇办集体企业草编厂厂长的付立新从外贸企业得到 信息,国外市场急需非织造布的鞋套。他立即辞去厂长职务,筹资办起彭场第一 家非织造布厂,加工非织造布鞋套出口,第一年就实现了300万元的销售额。 2001年,付立新和美国阿尔法公司合资成立新发公司,公司5次扩大规模, 现有厂房面积5.8万平方米,设备2800多台,无纺布生产线多人, 拥有固定资产一亿多元。2006年,该公司实现产值4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无纺布 制品生产企业。 在付立新的带动下,当初随他创业的一批骨干纷纷自立门户,彭场镇的非织 造布产业迅速“裂变”扩张。近年来该镇吸引各方投资10亿元,先后更新了15 条非织造布生产线。 今日的彭场小镇,已经有148家无纺布制品相关企业,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三天两头都有来自各国的外商前来洽谈订货。 平均每户有一人在企业打工 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目前这148家企业的工作人员有

  2.3万人,其中有1.5万人来自于农村。彭场镇彭中才表示:“全镇平均 每户有一人在企业打工,每人年收入万元以上。” 彭场人对未来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彭场镇非织造布产业发展规划中,他们 提出了5个5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彭场镇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0亿元,营业收入 过5亿元的企业5家,过亿元的企业5家,实现税收5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000 个。

  ——06年8月23日 彭场无纺布工业园始建于2001年,2002年8月被确认为全省38个重点乡村工 业园之一,2004年4月被列入全省140家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保留名单,并被明确 为省级工业园, 2004年12月彭场镇因无纺布产业而被授予“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 镇”称号,2006年元月省人代会上,罗清泉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省政 府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四大工业园建设, 其中之一就是以彭场为核心的仙 桃无纺布工业园。 目前,彭场无纺布工业园已形成由新发工业小区、八步工业小区、共同 工业小区、太子湖工业小区组成的“一园四区”格局。现拥有116家无纺布企业, 其中无纺布生产和制品加工企业78家,配套企业38家,规模以上企业46家,拥有 自营出口权企业42家,各类无纺布生产线条,基本形成了无纺布生产——制品 加工——包装装饰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年出货值20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 40%。 建园五年,累计提供工商税收过7000万元,发放职工工资过7亿元,出 口创汇过7000万美元(仅为15家已开口的自营出口企业创汇实绩,其余101家企 业为转口贸易不在之列) 。其中,2005年提供工商税收2561万元,出口创汇3491 万美元,发放职工工资1.8亿元,从业人员达2.3万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 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全市出口创汇重要基地和转移农民基地。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加快彭场无纺布工业园建设步伐,使产 业优势更优,特建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正式成立彭场无纺布工业园。 一、组建“彭场无纺布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按照省级工业园的有关要 求,组建“彭场无纺布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赋予专门的职能,配备7—10人的 行政编制。 二、解决土地问题,拓展发展平台。对仙汉公路太子湖至沟段南北两 侧各500米范围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由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和建设 预留地,作为工业园新发的招商平台。请市城投公司出面将彭场已储备的308亩 建设用地指标从省先行购回,我们今后再与城投公司分批结帐。同时,将工业园 新区建设纳入市“十一五”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三、出台优惠政策,实行重点扶持。一是在税收上,适当提高彭场的分 成比例,或者将市级分成部分先征后返给彭场,增加彭场可用财力;二是在资金 扶持上, 金融部门和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对彭场无纺布企业实行整体打包贷

  款,分期偿还;三是在优化环境上,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和“绿卡保护”制 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四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水、电、路、天然气 管道建设等纳入仙桃市市政建设总体规划。

  ——07年7月 “我们的无纺布出口产品不再只是老三件:帽子、鞋套、防护服……”说起无 纺布产业的现状,彭场的老板们充满喜悦与自豪。 自豪的背后是日益强大的实力。眼下,彭场无纺布制品已由简单的劳保用品 发展到家庭日用、医用防护、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旅游休闲等8大类、50多个 品种、100多个系列,产品结构日益优化,技术含量明显加大。 “老三件”折射出彭场无纺布产业的一段历史。 尽管早已扛回“中国无纺布 制品第一镇”的金字招牌,务实的彭场人从不回避自己的第一步。正是凭借当初 掘得的那一桶桶锃亮的黄金, 彭场的老板们发展的视野更开阔, 发展的手笔更大。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打造无纺布产业的“升级版”,把无纺布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彭场镇打造无纺布产业“升级版”靠的是以民引外。 老板们将本土企业的生 产优势与国外企业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了本土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新发公 司与美国阿尔法公司合资,生产能力五年翻了三番,坐上了全国无纺布制品加工 企业的头把交椅。顺发公司和南非中央卫材集团携手组建瑞鑫公司,产品很快打 进南非市场。 截至目前, 全镇已发展中外合资企业13家。 工贸合营也是好戏连台。 飞翔、海腾、德明等公司分别与诸多外贸公司合作,出口创汇能力大增。30多家 工贸合营企业年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 彭场的无纺布企业在联合中实现双赢,在联合中上档升级。以往,彭场镇出 口的无纺布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如今,一批应用广、附加值高的医用手术衣、军 用帐蓬、航空背包等产品应运而生。更为可喜的是,在成立“省级无纺布促进中 心”的基础上,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姻,开发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实现了由低 档纺粘无纺布制品到水刺布、透气膜等高档无纺布制品的飞跃。产品市场竞争力 显著增强。1至6月,全镇外贸出口204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75%。

  ——06年4月 仙桃市彭场镇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得益彰 彭场镇是全省“百镇千村”重点镇之一,近几年来,该镇紧紧围绕省委、

  省政府提出的“一主三化”战略做文章,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小城镇 建设,二者有机结合,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局 面。 一、以产业特色构建城镇特色 发展小城镇,产业是支撑。彭场镇坚持以产业特色构建城镇特色,紧紧 围绕无纺布这个主导产业,扎堆发展,外向发展,裂变发展,使城镇主业 越来越突出,个性越来越鲜明。 一是“小产品,大集群” 。近年来,彭场镇提出“发展以工业为主,工 业以无纺布为主”的口号,着力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延伸、产业创新,大 力发展无纺布产业集群,使无纺布企业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一家发展到目前 的100多家,由单一的制品加工发展到目前无纺布生产——制品加工——包 装装饰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 整个无纺布产业集群共集聚企业116家, 其中无纺布制品及加工78家,无纺布配套企业38家。2004年底,彭场无纺 布产业集群被全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全国103家纺织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二是“小产品,大市场” 。彭场镇坚持外向型带动战略,依托小产品, 开拓大市场,无纺布制品出口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98%的产品出口欧美、 日韩、港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镇78家制品企业有42家企业取 得自营出口权,有13家企业实行中外合资,新发公司已成为美国阿尔法跨 国公司全球供应商,产品获得美国白宫订单。2005年,全镇无纺布出口创 汇近4000万美元,出货值达22亿元,约占全国无纺布制品出口总量的 40%。 三是“小产品,大产业” 。围绕做大做强无纺布产业,彭场镇抢抓国际 和沿海资本、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基本形成了“一 月谈成一个项目,一月开工一家企业”的红火局面。近三年来,全镇共引 进资金7.4亿元,引进项目8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过5000万元项目4个, 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使无纺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增 长。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出口创汇4000 万美元。 二、以产业扩张促进城镇扩张 彭场镇着力以产业扩张促进城镇扩张,以城镇扩张推动产业发展。坚持 做到工厂建到哪里,城镇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城镇服务就拓展到哪里。 近五年来,全镇共投资3000多万元,升级改造镇区道路10公里,新修园区 道路4公里,维修改造和新铺给排水管网12公里,架设工业供电专线公里,使城镇基础设施全面改造,整体升级,城镇建成区面积由上世纪 90年代的3.2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5.5平方公里。 一是“一年建成无纺布一条街” 。2001年,该镇采取政府财政投一点, 企业老板出一点,向上级单位争取补助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700多万元, 建成长2公里、宽24米的彭场大道,全面完善了道路、上下水管网、绿化亮 化等配套设施,吸纳镇区零星分散的无纺布企业整体搬迁,在彭场大道两 侧征地建厂,共有15家企业当年落户,当年开工,建成了无纺布生产企业 一条街,平均每隔100米就有1家无纺布企业。无纺布一条街的形成,不仅 推动了产业集聚,节省了配套成本,而且拉开了城镇骨架,提升了城镇品 味。 二是“三年建成无纺布工业园” 。该镇将工业园区作为加快经济发展、

  拓展城镇空间的重要载体来打造,以园兴镇,以园扩镇,加快城镇发展步 伐。2002年,他们聘请专家编制了彭场无纺布工业园建设规划,按照“一 次规划,分期建设,业主开发,招商建厂,建厂租售”的运作模式,启动 工业园区第一期建设工程,沿彭场大道向北拓展,建成占地面积500亩的无 纺布工业园,当年吸纳13家无纺布企业落户园区,不仅拉开了城镇新区发 展的骨架,而且使园区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最具品味的城镇建设 亮点。2003年,彭场工业园被列为全省首批38家重点乡村工业园之一。 三是“五年建成无纺布工业城” 。围绕建成无纺布工业城的目标,近几 年来,该镇把小城镇当作小城市来建设,坚持产业引爆,设施拉动,园区 推动,加快城镇建设与开发。按照“中间开发,两头并进,对接城区”的 思路,相继建成八步工业小区、共同工业小区、新发工业小区和太子湖工 业小区,形成了“一园四区”的彭场工业园格局,初步构筑了无纺布工业 城的主体骨架。目前,四大工业小区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集聚民营企业160 多家,其中无纺布企业100多家,规划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吸纳农村劳动力新增1万人; 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 三、以产业兴旺带动城镇兴旺 一业兴,百业活。彭场镇无纺布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城镇经济 的繁荣,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也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成为牵一发 而动全身的龙头支撑。 一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商贸流通、 交通运输、金融房产、文化娱乐、酒店餐饮等城镇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目前,该镇共有各类商铺1300多家,各类运输车辆近1000台。 二是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发展,城镇的繁荣,使大批农民洗 脚进城,为农业结构调整腾出了空间,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专业 化生产,目前,该镇瓜菜种植面积达4万亩,水产面积达4万亩,一村一品 的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目前,该镇共有近2万多农民在企业 就业,企业年发放工资1.5亿元。基本形成户平有1个劳动力在无纺布企业 务工,年工资收入8000元左右。一人打工,一户脱贫;两人打工,全家小 康。 四是带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工商税收 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工业提供的可用财力超过1000万元,为全 市小城镇第一,政府每年都投入300万元以上用于城镇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 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