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admin 3年前 (2022-09-02) 阅读数 124 #2021
文章标签 彭场口罩

  “中国丝网织造名城”河北安平丝网起源于明朝弘治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21年产值突破800亿元。全县拥有丝网工贸企业2万余家,规模以上丝网企业115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82.7%;丝网从业人员21万余人,占全部人口的63.6%。拥有编织、焊接、冲拉等各类丝网设备约5.4万台(套)。丝网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丝网产品发展到6大系列、4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并建立了相互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广泛用于交通水利、畜牧养殖、建筑装饰等工农业生产生活和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高精尖领域。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编织类丝网的产销量、出口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享有“世界丝网,中国丝网在安平”的美誉。

  “中国土工用纺织材料名城”德州市陵城区在2021年12月底的全区土工材料产业共有企业40家,销售收入62.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实现产值37.3亿元。拥有各类生产线万吨,主导产品有土工布、复合膜、防水板、淋膜、长丝土工布、土工格室、排水网、防水毯等多个系列,60余个品种,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从业人员达万人。

  “中国环保滤料名镇”江苏阜宁阜城街道办事处2021年拥有环保滤料企业18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3家,骨干企业23家,滤料产业开票销售超60亿元,其中环保滤料类企业130余家。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始建于2003年,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建成区域5.5平方公里,从业人员总计2.15万余人,其中大专及以上人员7220人,本年度创造就业岗位数约2800个、吸纳大学生就业人数约900人,拥有各类生产设备6000多台套,产能达2.9亿平方米,产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张。

  “中国安防用纺织品名城”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2021年底,如东经济开发区安防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带动了如东全境安防产业实现产值超200亿元,引领了地区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升级,成为周边区域快速发展的引擎和载体。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强生、霍尼韦尔在内全县安防产品生产企业逾百家,出口约占全国该领域的22%,初步形成了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链。

  2003年以来,尤溪县广益纺织、格利尔印染、中泰纺织等一批纺织企业先后入驻尤溪经济开发区埔头园、城西园,标志着纺织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服装(涂层)的产业链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基布集群雏形,2009年9月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中国棉纺织协会联合授予“中国革基布名城”集群称誉。

  革基布产业链由低端的机织革基布逐步向针织(弹力布)革基布延伸,锦纶产业链和棉纺织服装产业链在逐步完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与优化。2020年,全县66家规上纺织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04.7亿元,同比增幅2.1%,占全县规模工业总量的56.6%;纺织企业列入省市技改项目库15项,总投资25.8亿,完成投资12.5亿元,占计划完成投资102%。依托华泰布业、正泉布业、鸿纬布业等转型的针织革基布生产企业,逐步提升针织革基布产品比重,引导了企业发展无纺革基布,进一步丰富革基布产品种类,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基布名城”区域品牌。

  行业“中国过滤布名城”浙江省天台县主要生产机织过滤布和针刺非织造过滤布,全县有各类织机3000多台,且已有针刺非织造过滤布生产线条,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机织过滤布生产基地。2021年全行业有统计单位632个,现有生产企业160多家,各类滤布有5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68.7亿元。其中规上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

  2021年,“中国绳网名城”山东惠民县化纤塑料绳网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3.98%;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36.79%,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安全绳网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全县塑料绳网生产及加工业户达到7000多个,从业人员超7万人、各类织机7000余台(套)。化纤塑料绳网产业集群已成为惠民县主要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集群内现有企业7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46家,从业人员超7万人。

  2021年底,“中国非织造布及设备名镇”江苏支塘镇已有非织造企业466家,规模以上企业32家,其中非织造机械企业70家,非织造布生产企业396多家,相关配套企业近100家。年产非织造机械设备1820台套,非织布31万吨,销售收入56.7亿,利润4.6亿,税收0.94亿。其中非织造针刺设备、非织造布产量和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的60%以上和 10%左右。

  2006年1月,浙江省义乌市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线带名城”。主要生产销售各种彩色缎带、文胸带、钩编松紧带、电脑提花带、背包带、吊装带、消防水带、和丝线年,生产销售各种线万吨,其中各种缝纫线%;工业总产值75.2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2%,工业销售产值72.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利润总额10.7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8%;其中出货值5.3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

  中国纺织材料包装名镇浙江萧江镇浙江省萧江镇因盛产塑料编织袋而闻名遐迩,是全国最大的塑编生产基地,全国千强镇。到2021年,全镇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18家,超亿元企业16家,超10亿元企业1家。2021年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4.08亿元,同比增长-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亿元,同比增长-2%,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3.76亿元,同比增长105%。

  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湖北仙桃市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湖北仙桃市共有非织造布企业3139家,取得对外贸易出口资质企业29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9.77亿美元,其中出口29.60亿美元;规上企业145家,2021年实现产业总产值298.5亿元,占全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35%,占全市总产值29%;高新技术企业13家,制品加工设备超过4万台(套),拥有自主品牌10个、专利211项,从业人员超5万人;非织造布生产线多万吨。

  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湖北彭场镇仙桃市彭场镇是国内最大的非织造产业基地,2004年12月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两次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连续七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2020年工商注册非织造布企业628家,其中生产无纺布制品企业370家、生产原料企业12家、辅料配套企业246家,其中规上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非织造布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38%;出口创汇99.74亿元,同比增长421%。拥有非织造布生产线万人,年产各类非织造布27万吨、非织造布制品56万吨。

  彭场拥有自营出口资质企业65家,产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南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货柜2万多个,与英国BBA公司、美国阿尔法公司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贸易关系。恒天嘉华、新发、裕民、兴荣等一批骨干企业近年来相继扩规裂变、上档升级。新发塑料投资8亿元的新鑫无纺布一、二期先后建成投产,企业生产规模已跃居全国第一,员工8000多人。恒天嘉华新征地500亩,投资15亿元打造成国际一流的非织造新材料示范基地、非织造布检测中心及国家级非织造新材料研发中心。

  中国非织造布与化纤名镇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中国非织造布与化纤名镇”江苏仪征市真州镇目前集中了怡人纺织、升信无纺、仲兴环保、华清织物等企业133家,2021年产值达80亿元,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化纤无纺亿元企业11家、规模企业56家。2021年全镇工业开票销售可达62亿元,工业入库税收2亿元,在“全国千强镇”排第158名。

  中国衬布名城浙江长兴县2011年8月浙江长兴县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衬布名城”。目前浙江长兴县纺织产业已基本形成从原料、织造(非织造)、印染后整理到终端产品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主要产品有化纤织物、经编织物、非织造布、里衬、家纺、针织服装等品种。

  2020年,全县纺织规上企业共实现产值368.7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3仍然%,主营业务收入277亿元,出货值44.4亿元,利税17.2亿元。全县共生产化纤长丝机织布60亿米、印染布24亿米、非织造布12万吨。衬布(非织造布)产业作为长兴县的特色主打产业,近年来迎来快速转型阶段,全行业正逐步向差异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相关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层次得到明显提高。

  2020年,长兴县非织造布(衬布)等产业用纺织品相关企业达到560余家,主要分布于开发区、画溪街道、南太湖、虹星桥镇等乡镇(街道、园区),相关工业总产值72.6亿74亿元。2020年,全县规上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实现产值49.8亿元,利税22.1亿元,效益实现大幅提升。金三发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已成为拥有多个自主品牌的纺织终端生产商企业,同时,企业也已经和国内多个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订单量不断增大。

  中国非织造布名镇浙江夏履镇2008年6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织造布名镇”。以夏履镇为核心打造的全国非织造名镇,目前共有非织造布企业、终端制品加工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122家,其中规上企业30家,小微企业92家。2020年共生产水刺、纺粘、热风、热轧各类非织造布6.1万吨, 湿巾、揩布 152800箱。实现产值 32214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 296488万元,利润5931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分别占本地区工业经济指标的36%以上。带动了周边地区非织造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就业人员7505人。近几年又涌现出一批新兴非织造布及制品企业,如绍兴佰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年生产湿巾等无纺制品104570箱,产品大部分出口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800万美元。

  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丹东高新区辽宁省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12年12月, 2014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11月被辽宁省服装协会授予“辽宁省防护纺织制品名城”称号,2020年12月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近年来丹东高新区已形成纺织服装、生命健康、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截止到2019年底,拥有纺织服装加工企业360余户,纺织服装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以上,防护纺织品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

  丹东高新区防护纺织品产业以生物基尼龙56纤维制品为龙头,以职业防护、军用防护、户外运动防护、应急救援防护及高性能系列助剂为主导产品,集聚优耐特、五星纺织、华洋服装、新龙泰服装等一批骨干企业,初步构建由原料、纺织、印染到服装加工的完备产业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疫情以来,医用防护产品发展迅速,高新区防护服日产能已达到40万套/天,医用口罩日产能达到180万个/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