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四川疾控提醒预防高发传染病

admin 2年前 (2023-10-05) 阅读数 79 #2021
文章标签 口罩

  央广网成都10月1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中秋国庆假期,四川省疾控中心提醒,无论大家是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还是居家休息,都要注意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等秋季高发的传染病,健康过双节。

  此外,疾控部门特别提示,假期逛公园、动物园、草原、湿地等,不要逗玩、触摸野生动物或流浪动物,因为猫、狗、鹦鹉、旱獭等动物都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急起高热、干咳、鼻塞、流涕、咽喉痛,同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多为中低热、部分可为高热);部分可伴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出现肺炎表现。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养成勤洗手、密闭公共空间戴口罩、使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传播。由病人/隐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人群普遍易感。

  如果过去2周曾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潮红,结膜充血等,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

  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2-7天的高烧(有时高达40℃),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两种──头痛、眼眶痛、肌肉与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大和皮疹,且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工作、生活或旅游,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就应考虑自己可能感染了登革热,这时就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提醒大夫可能得了登革热,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

  3.如果怀疑感染登革热,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10-11月为秋冬发病高峰。5岁以下儿童高发,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疱疹性咽峡炎6岁以下儿童高发。

  临床表现为患儿手、足、口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多伴有发热(38摄氏度左右);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热迅速,温度高,多在39-40摄氏度左右,疱疹仅存在口腔,一般会喉咙痛、流口水。

  绝大多数患儿一周内可痊愈,极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1.勤洗手,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手段!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

  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后的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所有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属于高危易感人群。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0月—次年3月。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了病人或其污染的物品、吃了或喝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水都有可能被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全球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和“拉肚子”,伴发烧、大便次数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一般无腥臭味。临床表现可总结为“三多一少”,即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小便量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0月—次年2月。患儿多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