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街上又多口罩人!香港牵头组跨国研究平台防新传染病流行要封城

admin 5个月前 (12-10) 阅读数 13 #2021
文章标签 彭场口罩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结束近一年,正当人们已习惯不需要戴口罩出门,近日流感疫情升温,大街小巷的口罩人又多了起来。

  经历抗疫三年,公众对疫情流行的警觉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卫生署发言人周一(四日)表示,预期包括季节性流感在内的冬季呼吸道感染疾病数字将随天气转凉而上升,卫生防护中心过去四星期(截至十一月二十五日)的监测数据显示,本港的呼吸道病原体以鼻病毒/肠病毒最为活跃,占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及医管局收集的呼吸道样本约一成,但水平持续平稳;其次活跃的为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最新阳性检测比率分别为5.2%及4.4%并呈上升趋势,符合新冠疫情前的季节性趋势。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特别是高风险群组人士,应适时接种流感及新冠疫苗以加强个人防护。

  笔者问过几位年长朋友,他们都说新冠疫情结束之后,没有再打新冠疫苗,也不担心新冠疫情复炽。不过,科学家却已经在为应对下一次疫症大流行未雨绸缪。发明鸡尾酒疗法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何大一教授认为,新的传染病可能在十年后出现,所以人类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媒体报道,何大一联同港大生物学家袁国勇教授共同发起“大流行病研究联盟”,成员分别来自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者,包括广州国家实验室钟南山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林发、北京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琦、澳州墨尔本大学杜赫提研究所教授Sharon Lewin等,都是在学术界鼎鼎大名。

  在本周一(四日)的记者会上,大联盟主席袁国勇表示,未来二十五年有大约五成机率可能再次发生与新冠类似的疫情大爆发。据各国官方统计数字,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六百六十五万人死亡,专家推算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达一千五百万,经济损失更达天文数字,至今仍未完全复原。袁教授称,大联盟的目标是为下一场疫症来临做好防范,包括在疫情期间维持正常生活,尽可能避免封城。

  读到这一则新闻,笔者有两点感受,一是人类无法避免疫症流行,但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国家地区曾经采取封城之类严厉的防疫措施,代价非常高,应该努力避免,亦相信可以避免。而跨国合作应对新的传染病,包括合作研制药物疫苗,是人间正道,是最明智亦是最符合道德原则的做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丰富而深刻,面对地球气候变化、疫症流行时,人类需要合作共同应对,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回顾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期间,各国各地各自为战,各自研制药品和疫苗,特别是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承认疫苗品牌上搞小动作,企图排挤中国,结果是枉费心机,却或多或少窒碍了全球抗疫。“大流行病研究联盟”的学者来自东西方不同国家和不同机构,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避免成为某一个国家或集团所垄断,从而可以尽早及广泛投入使用。

  其次,“大流行病研究联盟”在香港成立,由港大学者发起和牵头,突显香港国际化的特点和优势。在日前举办的“香港财经论坛二○二三”上,特首李家超强调香港要坚持国际化特色,发挥国际化优势,为国家做贡献。“大联盟”就是一个国际化的科研平台。当今国际地缘错综复杂、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大国博弈有时惊心动魄,因此,“大联盟”的成立别具意义。袁国勇说,学术界非正式的资讯互通渠道,较官方渠道更有效率。这显然是经验之谈。

  不过,在记者会上被问到中美关系会否窒碍跨国合作研究,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回答,在美国进行与中国相关事务均须接受检查和审查,有时需要先取得当局批准,可能会影响研究的进程。正如袁国勇教授说,“微生物没有国界,政府才有国界。”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有国家就有和博弈。所以,应对下一次疫症大流行,不仅要靠各国科学家的合作,更需要世界各国家,特别是大国领袖拿出智慧,超越对立,携手合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