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病毒”来了?关于呼吸道疾病的这些谣言别轻信!
入冬以来,我国呼吸道疾病呈现高发态势,部分地区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个别不实信息趁机传播扩散,误导公众认知,一旦患者轻信则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特此澄清关于呼吸道疾病的系列谣言,帮助大家知晓呼吸道疾病的基本常识,做好健康监测及预防措施。谣言一呼吸道“新病毒”来了?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网传所谓的“新病毒”实际上是合胞病毒,它在今年夏季就已出现过,并非新的病毒。据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未发现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我国本轮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也引发世卫组织的关注。根据现有信息,世卫组织未发现任何异常或新型病原体,也没有发现异常临床表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和接触被病菌感染的物体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目前我国尚无上市的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疗药。合胞病毒可以重复感染,也易发生家庭传播,在暂无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预防感染。谣言二本轮呼吸道疾病是新冠复阳?
上述说法不实。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持续上升以流感为主,此外还与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针对本轮呼吸道疾病高发情况,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分析,可能由于3年疫情防控,对外界呼吸道微生物接触比较少,相对的抵抗力和免疫耐受变差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再去接触这些病毒,就容易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谣言三支原体肺炎就是新冠变异?
网传“支原体肺炎就是新冠,只不过换了个名称”的说法有误。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支原体和新冠在生物进化中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一个属于病毒,一个属于支原体,它们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人类和苍蝇”之间的差别。人类在20世纪初就发现了支原体这种微生物,直到20世纪末期才确定它是一种病原体,而新冠病毒在2019年末才被大家知晓。谣言四病原体叠加感染会持续加重呼吸道疾病病情?
上述说法不准确,不能简单地以“叠加即加重”作为统一的结论。专家表示,有些呼吸道病原体可能和共存,因此临床上会出现两种及以上病原体被检出来的可能,但这种情况不一定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只有通过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才能准确评估叠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谣言五面对各类呼吸道疾病,接种疫苗没用?
“接种疫苗无用”的说法是谣言。12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冬季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提示》,明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的经济、有效手段,可以显著减少流感带来的健康危害和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针对“流感已经进入高发季,现在接种疫苗是否还来得及”的问题,“健康提示”中明确指出,尽管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机是在流感流行季到来之前,但在整个流感流行季内都可以前往接种点进行接种。这样既直接保护自己,也间接保护尚未接种的家人。真真提醒,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1.积极接种疫苗。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还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疫苗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应积极接种疫苗。2.科学佩戴口罩。如果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前往就医时,建议佩戴口罩,并且注意及时更换。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另外像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或者进行手部的清洁。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确需出行,要注意佩戴好口罩,以防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
由香港艺术家及中小学生合作制作10座高达约4米的巨型木偶,以及逾250件嘉年华服饰及巡游作品在铜锣湾街头巡游。
从硬件布局打造数字技术、消费模式触网,到数字消费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各类智慧的数字工具正用便捷、可及且丰富的形式。
11月30日,2023年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暨湖北省第四届森林消防职业技能竞赛在宜都市举行,该省18支专业森林伍参演。
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伏虎村上罗屯,蔗农们在广袤蔗地里收割着一排排的甘蔗,为榨季开榨提供原料。该县甘蔗榨季将于12月1日开启,小小的甘蔗成为当地农户的“甜蜜”事业。
连日来,数万只候鸟飞抵黄河湿地山西永济段越冬。黑鹳、大鸨、大天鹅、灰鹤、白鹭、苍鹭、绿头鸭等构成黄河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