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嗓子、打疫苗、隔离21天不排除室内戴口罩!新加坡防猴痘措施
新冠疫情走后2年,新加坡又开始戴口罩、捅嗓子、入境检测、医护人员打疫苗、确诊和密接者隔离21天、疑似者送往指定医院……
无数新加坡人忍不住怀疑,难道又要来一次新冠疫情时的经历?万事通也想着,是时候拿出2年前花重金囤的口罩了。
对此,新加坡卫生部表示,这些“防疫措施”防的不是新冠,而是全球超10万患者、遍及121个国家和地区、无特效药的病毒——猴痘!
有病人打电话预约看病时,工作人员会询问是否出现猴痘症状,如发热、头痛、皮疹等。如果患者有急性发热的情况,会检查各种皮疹。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会询问求诊者的旅行史和接触史。
疑似感染者,将被送往新加坡国家传染中心进行检测和隔离;儿童疑似感染者,将被送往竹脚妇幼医院;同一家庭的家长与儿童都是疑似病例,则将在国大医院隔离。
同时,新加坡将启动接触追踪(contact tracing),追踪密接者,他们也会被送往隔离设施隔离21天。至于大规模的“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现阶段不会重启。
对于新冠疫情期间的“重灾区”——学校和客工宿舍,新加坡这次也未雨绸缪,提前进行检测,来预防猴痘。
对于学校和幼儿园,新加坡仍执行现有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包括对学生进行症状筛查,以及隔离、追踪密接者、消毒、暂时停课等疫情管理措施。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将为在国家传染病中心工作,并且需要直接照护和接触中非株猴痘病例的医护人员,接种猴痘疫苗——JYNNEOS疫苗。
旅客入境时,也需要申报有关猴痘的症状和旅游史。新加坡的港口和机场,已经设立体温检测站,监测从猴痘发生国入境的旅客。
一旦游客出现发烧、皮疹等与猴痘相关的症状,现场医生会进行评估,严重的话会被送往指定医院进一步检查。
王乙康也强调,目前暂不确定猴痘是否能通过空气传播,卫生部不会要求人人戴口罩。但不排除会规定在公共交通和拥挤的室内场所戴口罩。
王乙康部长表示,猴痘是一种麻烦但可以应付的病毒,不太可能像冠病一样造成大规模的传播,人们不必过于担忧。
在非洲最多人感染的中非株猴痘(Clade I)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皮肤对皮肤、嘴对嘴、嘴对皮肤等。
传染数为1.3,也就是每10个猴痘患者,可传染13个人,相比流感和新冠的5-8等呼吸道病毒低得多。
由于猴痘和天花是同一种类,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的预防达80%。而新加坡,几乎所有45岁及以上的人都打了,感染猴痘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根据卫生部统计,今年新加坡一共发现14起猴痘感染病例,都是病情较轻微的西非株(Clade II)!他们以年轻患者居多,病情稳定或康复,无一人重症甚至死亡。
猴痘,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民的大事件。8月14日,世卫就宣布再次将猴痘疫情列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世卫统计,截至2024年7月31日,全球共有10万2977起确诊感染中非株和西非株猴痘患者,其中有121个国家共出现219起死亡病例。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6天,最长可达21天。猴痘患者从出现症状到自动恢复期间,都具有传染性。
从目前来看,感染猴痘会出现以下症状:主要是皮疹,其他包括发烧、肌肉疼痛、严重头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疲劳、无力等等。
虽然不打疫苗、没有检测盒、不戴口罩,卫生部也说猴痘影响不大,但大家平时还是要做好防护,注意卫生。
平时要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另外,接触已感染的人或动物后,可以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照顾被感染的患者时,建议穿上防护装备。外出回来时可以用家中消毒剂消消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