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道之三产业篇:仙桃·荆门·神农架·十堰
1月3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44例的时候,湖北仙桃市口罩厂的老板李力总觉得会有事发生。此前,他已经在网上看到非典在武汉卷土重来的流言。
17年前非典发生时,李力还在上初中,但他总是会听父辈反复回忆那段往事:“2003年的时候,仙桃没什么人做口罩,口罩厂都是小作坊。”非典对于湖北仙桃而言,除了一次全国性的疫病悲剧,更是一代人起家的开始:“整个仙桃都对非典有很深的印象”。
17年过去,仙桃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口罩生产地之一,每年出口日本、德国、意大利以及东南亚地区大量口罩。
隐隐不安的李力特地托人打听,100多公里外发生的肺病,到底是不是非典,答案是否定的,再后来他就听说疫情“可防可控”。最终,李力没有增加备料,改变生产计划。1月上旬,他为口罩厂订购了生产所需的不到100吨熔喷和约200吨无纺布,“算上库存,能生产到2月底”。
1月17日是小年,李力厂里100多名员工如期放了假。此前一天,武汉市卫健委通报无新增病例,这意味着自1月3日通报后,确诊案例数量没有增加。
李力盘算去趟迪拜:“国际医疗设备展在迪拜,从年初三到初六,初一就去,初七回来,一边玩一边工作,等到正月十五再上班”。然而,1月20日凌晨的消息打乱了李力所有的计划。武汉、北京和广东三地几乎同时发布最新疫情情况,其中武汉新增136例,广东和北京也有了确诊病例。
1月20日一早,要买口罩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了进来:“前一天一个电话都没有,然后突然武汉人来电话,后来湖北其他地方的人也来买,一天比一天夸张。”李力回忆。
仓库里20万只防雾霾型号的N95口罩,从1月20日至除夕夜全部卖光。他回忆,当时采购的多是事业和机关单位,再后来便是捐赠组织和个人买平面口罩,到初二复工之前,已经卖了500万只口罩。
和其他仙桃的口罩老板一样,李力很快接到了政府要求尽快开工的通知。虽然他的工厂95%做外贸,甚至没有办理任何国内销售的资格证,还是收到了复工文件。
“腊月二十八(1月22日),有一家口罩厂已经开工,还上了报纸。”李力难掩羡慕,被当成英雄一样宣传。整个行业默默无闻多年,一下子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不得不说,行业里的人都会有些激动”。然而,复工并不顺利,李力给出3倍工资,当地员工也不愿返厂。
1月23日,武汉“封城”。气氛变得越发紧张,李力发现有人开始不卖口罩,还有人到处收口罩:“大家已经开始明显感受到武汉的物资匮乏,其他城市的原材料以每天一个价格的速度飙涨。”
正月初二,李力的工厂终于开工了,库房有20吨的无纺布等其他原材料,他估算至少还可以生产两周。年初五,李力打电话给原材料公司,要其按照年初签订的合同进行发货。
但事与愿违。供应的厂家提出,现金支付先到先得,还要涨价,有的语气甚至很不客气:“现在什么行情了,赶快打钱过来!”李力顿觉事态已颇为严重,“他们想要甩单了”。
“这都不一定有货,还要求着人家。”李力最终以签订价格的2.5倍拿到了材料,厂商还拒绝了送货。“无纺布都是长挂车,我又不搞运输,怎么会有这种车?”李力颇为无奈,“只能租一个车,看着他们装货,然后再把车开回自己的厂里。”连包车价格也水涨船高,贵了3倍。
口罩的价格也在涨,原来一片口罩不到1毛钱涨到3毛时,批发商恨不得所有的全拿,第二天又会有人出4毛全收。在销售端,口罩的价格已经涨了至少10倍。
李力记得,初二复工后,政府的工作人员开始摸底工厂的产能、库存、复工人员;初四,政府送来了订单,明确生产数量和生产供给的厂家。
与此同时,仙桃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月23日,仙桃确诊2例新冠病毒患者,仙桃全市通往市外农村公路渡口开始实施交通管制。1月27日,全市境内高速公路进出站口仅保留三个,其余一律关停。
李力密集收到了当地车辆和交通管制的通知,一开始是高速路口需要通行证、此后省道、县道、村道、便道也开始设置关卡。车辆通行证要盖章,一开始是卫健委的章,后来是当地政府的章,之后是仙桃市政府的章,后来又变过一次是仙桃市防疫指挥部的章。
因为并不是生产医用口罩,李力的工厂并没有全部被政府接管,除了政府下的订单,还会接即将复工企业的民用口罩订单:“开足马力,每天可以生产接近10万片口罩。”
就在李力热火朝天生产口罩的时候,一切突然又变了。2月4日下午,仙桃当地工作人员通知,要停工停产,理由是没有符合国内口罩所需的生产资质。李力不得不遣散了工人:“有点不好意思,当初一直说服大家来开工。”
2月4日,仙桃市指定了有生产资质的10家医用防护服、28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以及22家配套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其余工厂均停工停产至2月13日24时。
仙桃当地虽有二三百家口罩厂,但当地的从业者估计,有国内医用生产资质的企业仅占百分之十几,仙桃市“一刀切”关停所有民用口罩厂之后,全市产能减少超过一半以上。
就在李力关停工厂一天之后,事情又变了。2月5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恢复非医用口罩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函》,称将配合仙桃市做好恢复生产非医用口罩生产工作、扩大产能以满足疫情防控,并由省商务部门统一对接采购事宜。
根据这份文件,2月6日,李力和仙桃90多家民用口罩厂送交了口罩测试样品,还未收到检测结果通知,2月8日,仙桃市通知,李力的工厂可以复工了:“现在督导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到工厂,拿一批产品去检查。”
截至2月12日,仙桃已有24家民用口罩生产商复工。复工后,李力的订单已全部由政府负责。现在,运输车辆的通行证要四个“章”:第一个是公司的章,第二个是当地政府的章,为了确认生产销往的单位,第三个是仙桃督办处盖的章,督办政府和企业是否按规章办事,第四个是仙桃南交易服务站的章,确定这批货是否按照申请的数量和规格交付到了指定人。■
1月22日和23日,荆门市生产消毒剂的老板周鸿文(化名),在朋友圈要免费赠送漂白粉。“问题很严重,要做好预防。”周鸿文在武汉读EMBA,武汉同窗早告知了武汉的消息。
周鸿文是荆门一家石化企业老板,在消毒剂行业已有15年,他的公司一天可生产150吨漂白粉,在全国有100家-200家经销商,多个省市的疾控中心都是其终端客户。
1月23日,距离荆门市2.5个-3个小时车程的武汉市“封城”;荆门市也已确诊8例,还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连发“1号令”“2号令”,要求关闭市内所有公共场所、娱乐场所、A级旅游景区,停止所有大型活动、旅游组团,关停市内公共交通。尽管如此,没有一个人联系周鸿文。整个荆门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之中,“大家都不以为然,跟之前武汉市一模一样,都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都觉得没得事。”武汉“封城”当日一大早,周鸿文遣散了员工。
荆门1983年由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常住人口近300万,相比周边的襄阳、宜昌、荆州,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春节期间从武汉返回荆门的人数超过10万人。
大年三十(1月24日),周鸿文联系了市疾控中心和武汉红十字会,要捐赠漂白粉;当晚,他从阿里巴巴订购了1万只N95口罩。大年初一,终于有人联系他,称要他捐赠的漂白粉。周鸿文就赶紧把捐赠的漂白粉发给了武汉红十字会,同步给荆门市防控指挥部发了6吨。
大年初二,找周鸿文的人越来越多,贵州、四川、重庆等外地的疾控中心纷纷要货。几乎同时,荆门市全面“封城”,除运输救援物资,关闭所有进出中心城区的通道。
大年初三,周鸿文收到N95口罩。他将口罩、漂白粉库存捐给荆门市疾控中心、红十字会,又给外地疾控中心发了货。在荆门市防控指挥部调拨下,还给市直属50多家企业发了几十吨货。大年初五,荆门市指挥部希望他尽可能将产品留存当地使用。
库存告急,周鸿文打了一个复工报告,万万没想到居然被拒绝了,理由是出产的产品不属于消杀类,不属于紧俏物资。这让周鸿文百思不得其解:“洪灾、旱灾、地震、SARS、H1N1,哪次这个产品不是作为消杀类卖到各个省市?”
荆门市最大的产业是石化,荆门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央企中石化集团在荆门设立的分公司,并由此带动一批周边企业;又因当地磷矿丰富,磷复肥企业众多,因此有“化工围城”之说,也是湖北省第四大工业城市。然而,包括漂白粉在内的整个石化产业根据湖北省的要求,先是不得早于2月13日24时复工,后又延期一周,不得早于2月20日24时复工。
位于湖北省正中间的荆门市,贯穿全市的铁路有 “一纵”(焦柳铁路)、“一横”(长宜铁路)、中国最大煤运通道蒙华铁路,公路有“二纵”(太澳高速和随岳高速)、“一横”(沪蓉高速)。然而,在当前疫情下,汽运基本停滞,铁路运输门槛很高,即使部分企业配有铁路线,省外已有车站不再提供装卸业务,不愿意接卸湖北过去的车皮。
物流受阻,原辅材料进不来、产成品出不去,卡住了企业的脖子。甚至有春节期间维持低负荷运转的企业,近日也被叫停。多位当地磷复肥企业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出口受阻,2019年本已是寒冬,这一遭可谓雪上加霜。
“运输其实最好管控,司机不下车,车辆做好消毒不就行了吗?现在就是‘一刀切’不能开工。”在周鸿文看来,应有更为明确的复工目标和要求,如要求工厂复工后封闭管理,重中之重是要保证物流通畅:“现在车子没有,司机没有,路上封着。即使开工,运输一卡,往哪里运呢?”
与严厉的复工管控相比,荆门市在防控措施上并未显得十分突出。荆门市在1月21日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当时的呼吁是“不必感到恐慌”。
此后,和周边城市一样,荆门开始严控交通。然而,截至2月13日,荆门市累计确诊901例,病亡25例。荆门病死率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前五盘旋,最高在2月11日,病死率3.45%,在湖北16个地市中居第三。■
素有“华中屋脊”之称的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西北边,平均海拔1700米,85%以上为山林。3000多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千峰万轫、森林广袤,仅不到8万居民,散布于山林间的6镇2乡。这里也发现了10名新冠病患。
至2月13日,8人已治愈出院,另有3名疑似病例11日正被隔离治疗、2人接受医学观察。林区早已经开启严防死守模式。
事实上,神农架林区是湖北省内新冠确诊病例最少、患者治愈率最高的行政区。“主要是全区总人口就少、人流量也少,又受交通限制,几个交通卡口一卡死,确诊病例就比较少。”一位神农架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对财新记者分析。
10名确诊病例以外地输入型为主。前述宣传部人士称,林区内所有病患均有武汉人员接触史。而神农架对外仅有5条山路可出入,“把这些路口卡死基本上就可以控制住人流动。”他表示,80%的治愈率高可能是由于人口少便于排查,患者发现早、救治及时,“到现在所有确诊患者都是轻症。”
神农架的病患主要现于林区松柏镇、木鱼镇。一位木鱼镇村民回忆,“我们是武汉封城后才知道疫情很严重了。”
松柏镇为林区政府所在地,人口2万,为林区内最大聚居点,木鱼镇则是当地的旅游中心。武汉人喜欢来神农架买房子,夏季避暑、冬季滑雪。但是,今年的滑雪旺季被疫情摧毁。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下午,神农架四个滑雪场和景区暂停营业。
神农架首例确诊新冠患者,即为接送游客的一名44岁的司机,木鱼镇人。从1月8日起至滑雪场停业前日,他15天内10余次接送滑雪游客往返于木鱼镇和红坪镇国际滑雪场,1月20日、21日,他曾载一车广东口音与一批说普通话的外地游客前往滑雪场。1月22日至除夕,他接连多日与家人聚餐,1月25日自感发烧、头晕,赴医院就诊,最终于1月27日夜间确诊。
而当地最早的病例要追溯到1月17日,红坪镇的程某发病,次日松柏镇赵某发病,当时二人主要有流感样症状,林区疾控中心对上述两人做了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送湖北省疾控中心复核。1月28日,二人最终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4天后治愈出院。
此后陆续有6名武汉市流入人员确诊,他们先后于1月19日至27日间来到神农架。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武汉人胡某与妻子从武汉自驾回到了他们神农架木鱼镇的家中。夫妻二人次日在小区超市购物后不再外出,28日,胡某赴医院就诊,其妻子次日随诊时被发现发热。在包括神农架在内的湖北16城均告封城后,1月27日,仍有一名武汉籍刘姓男子从武汉驾车至神农架松柏镇,次日被收治。
2月3日,在松柏镇发改委家属楼,又确诊一起由武汉人员回乡探亲导致的家庭内部3人传染,首位患者陈某为湖北武汉人。1月21日,他携家人从武汉自驾到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岳母家中过年,当晚家人在一餐厅聚餐后,一直居住在松柏镇发改委家属楼内。1月24日,他开始发热,次日,岳母发热。1月31日,儿子腹泻。
虽然患者为数寥寥,神农架也采取了诸多防控措施,将进出路口封堵,实行交通管制,并由志愿者、社区、村组对居民进行排查。游客再进不来,但也出不去。
1月24日左右,一些村庄在村口或堆起大石,或停上一辆车,将道路封死。1月26日6时起,神农架对林区与相邻县域之间的国省道、部分镇村道路实施封闭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对所有进出林区人员进行劝返。至2月10日,约240名游客滞留林区。■
“为了家人的健康,我肯定不希望东风复工。但东风是把我从小养大的地方,这么停产下去肯定对东风损失很大,我也不希望它垮了。”居住在十堰东风家属楼的刘源心情复杂。2月12日,她家的小区通报了1例确诊病例。
东风指的就是东风汽车。刘源是一名典型的东风子弟,父母、甚至祖父母就在东风工作,从东风内部的幼儿园上到高中。她的同学也都是东风员工的子女,大家一般就在当地或者去武汉读大学,毕业后进入东风工作。
十堰被称为“中国卡车之乡”,是东风汽车待了50多年的故乡。东风公司1969年就是在湖北省十堰初创,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1992年9月,“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控股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17年,东风汽车公司改制后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如今,这个中央直管大型央企的总部位于武汉。十堰的东风员工及家属都住在市区的茅箭区和张湾区,东风的工厂也集中在这两个区。
刘源所在的小区出现第一例确诊的前一天,2月11日,茅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所有小区封闭管理,重点楼栋封控;凡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社区,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张湾区从2月13日起实施战时管制,以14天为一周期。
绝大部分东风商用车在十堰生产。茅箭区主要是东风零部件生产厂,张湾则是东风公司的一些技术中心。
截至2月13日24时,十堰累计确诊人数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区,在全市586例确诊病例中,茅箭区204例、张湾区143例。
十堰50多年的城市发展,都围绕着当地国企东风汽车。这次疫情也不例外。1月24日,十堰市公布首例确诊,21例疑似。
东风对十堰老基地感情深厚。据《十堰晚报》报道,1月21日上午10点,“东风出行返乡专列”从汉口火车站出发,G6813次汉十高铁载着500多名十堰籍务工人员返堰。这次活动由东风旗下网约车平台“东风出行”联合十堰团市委等发起,免费送务工人员返乡。
十堰没有公开这批专列中后续是否有确诊病例。但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续公布的病例数据,第一批确诊患者几乎全部是武汉输入性病例,集中在东风职工聚集的张湾和茅箭。这里有大量东风子弟在武汉求学,还有很多东风员工在武汉工作。刘源的姨妈全家在张湾,也是东风员工。那边的小区最早发现病例,被封控起来。
从确诊病例数和十堰配备的医疗资源看,十堰市并非重疫区。整个十堰三甲医院数量占到全省的7%。得益于东风的发展,张湾和茅箭正是全十堰医疗资源最好的区域,有五家三甲医院。其中国药东风总医院正是原东风集团职工医院。目前,十堰全市死亡2例,来自房县和茅箭区。
刘源不知道,为什么茅箭与张湾要这么严格管理。她推测,这样加大排查力度是为了让东风尽早复工。“东风的领导现在最担心安全。万一复工后发生集体感染,是很大的安全事故。”
湖北是东风的大本营,也是十堰东风商用车的最大销售市场。2月10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了一封公开信,称东风“身在疫情风暴核心,经营压力最大、要解决问题最多”,呼吁合作伙伴相信东风,共渡难关。
刘源的父亲在十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上班,复工时间一延再延。东风商用车生产线日)复工,往年春节期间也不会彻底停产。疫情暴发后,1月25日,东风商用车通知下属各单位延迟节后生产启动时间。
“我爸爸很想回去上班,我也希望东风早点复工,但我和我妈都很担心他的安全。厂里和家里还好,尤其是厂里封闭严格管理,现在主要担心路上不安全。”刘源和母亲详细复盘过父亲的上班路线,决定复工后尽量让父亲开车往返,减少在路上的暴露,虽然这段路步行只需10分钟。
东风商用车的复工时间,最初从大年初四延迟到大年初八,后来全国疫情持续加重,国务院办公厅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2日,湖北省办公厅又将假期延长至2月13日。刘源的父亲最新接到的通知是做好2月21日复工生产的准备。目前已经安排了员工提前一天去厂里先送电。
刘源和在武汉东风工作的同学交流过,得知目前整个东风集团的状态就是随时做好复工的准备。“如果真的可以开工,立刻就能投入生产。”
十堰市政府和东风公司都在努力协调,希望能尽早复工。2月10日,十堰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十堰交通出行政策解答》,特别提到复工企业人员出行,优先安排防疫防控物资生产、运输经营企业节后复工。2月11日,十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开会,计划在复工后生产600多辆卫生防疫车。刘源的父亲已经接到防疫车生产通知。
刘源的一些亲戚、朋友是东风商用车销售,最近工作也很受影响。往年春节后的第二、三个月是订单高峰,仅湖北地区上半年能拿下全年50%以上的销售订单。现在却一单未开。
张湾开始实行14天一轮的战时管理,如果2月21日复工,居住在那里的东风员工能出来工作吗?“我们都在讨论,现在只能等待。”■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