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快构建圈内战略统筹机制
眼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10月15日至16日,2020年武汉城市圈政协主席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1+8”城市圈及3个观察员城市的政协主席聚焦“弘扬抗疫精神,助推区域协同发展”主题建言献策。
疫情、汛情和疫后重振等多重大考前,武汉城市圈各市政协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协商机构效能,冲锋在前、英勇奋战,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汇智聚力,展现了担当作为。
武汉市政协梁鸣透露,武汉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分别担任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运行保障指挥部指挥长;全市委员发挥专长,提出务实有用意见和建议1300余条,组织捐款达3.21亿元,捐赠各类物资近亿元。
疫情暴发后,仙桃市政协及时向市委建议,最大限度整合市场要素,扩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口罩等紧缺物资产能。经采纳,7家企业“抱团救火”,市政协3个工作组驻企服务,2000多名工人日夜奋战,短短10天将医用防护服日产能由6000件提升到3万件。
复工复产阶段,鄂州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包保57个企业(项目),带头联系43个委员企业,走访联系、宣讲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满产达产。黄冈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27家重点企业、11个重点项目、11个扶贫村,12个社区(小区),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个。
10月15日下午,与会代表顶风冒雨,接连考察雷神山医院、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腾讯武汉研发中心等项目。
中铁科工盾构机生产线及空间轨道交通研发项目让黄石市政协主席周蔚芬心动。“如果建立空轨交通,黄石到武汉可缩短为十几分钟,城市圈互联互通,老百姓将受益无穷。”
她认为,当下仍需打通各市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上的有形和无形障碍,加快构建圈内战略统筹机制。“建议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建立高规格推进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的相关机构。”
孝感市政协主席仇平贵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应健全完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统筹协同推进。
“十四五”即将到来,《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也面临修改完善。与会代表通过的论坛综述(草案)提出,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把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和圈内各市“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
7.7万在外务工人口中,5.5万人在汉务工;28万居民私家车中,30%使用鄂A牌照;新增了3条高速、2条过江通道……2008年加入武汉城市圈以来,洪湖尝到了“甜头”。
洪湖市政协余成表示,虹吸效应并不可怕,推进武汉城市圈升级,首先要把“1”做强做大。“武汉变强了,能抗压了,才有外力和辐射功能。”
“要支持武汉形成更大市场,在中部树立牢固地位,同时,逐步让‘8’‘3’享受‘1’的公共服务。”咸宁市政协主席曾国平指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化,可能导致城市圈城市的现实“割裂”。
梁鸣说,武汉城市圈总体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城市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基础设施不够联通,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和区域市场不够配套等。
论坛提出,加快产业培育协同共进,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强城市圈城市在招商引资、投融资服务、产业链对接等跨区域协作;加快公共服务均衡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城市圈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推动就业信息、流动人才服务、医疗保险、养老救助、住房公积金、网上便民警务等信息融通共享;加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完善城市圈大气及水污染防治区域协作机制,强化在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上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