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直辖县级市)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仙桃原名沔阳,拥有1500多年建制历史,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市面积2538平方千米,总人口156万,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60平方千米,城区人口50万。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47亿元
仙桃是武汉卫星城,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邻武汉,西连荆州宜昌,处在湖北“两江”(长江、汉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许广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纵穿南北。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已于2020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仙桃自古崇文重教,是著名的文化之乡、状元之乡,高考本科升学率常年名列全省前茅,成就了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为代表的一代沔商。
2018年12月,《湖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将仙桃列为湖北省10个大中型城市之一
沔阳属古“云梦泽”。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
西周建立后,周成王鬻熊之后于荆山子男之田称荆楚春秋时为郧国州国地,东周桓王十一年(前701年),郧、州、隋、绞、廖等国伐楚,为楚国所灭,遂属楚地,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于江上而不返;楚平王云梦,驻跸排湖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东境为竟陵、云杜两县。沔阳西北为江夏郡云杜县地、东南为南郡州陵县地;汉高祖诈游云梦韩信汉武帝时在郡之上复设州,分天下为十三州,仍隶属荆州南郡。
三国时,云杜、州陵属吴地,魏蜀吴共争荆州,赤壁之战即发生于沔阳南部(今洪湖)附近,后荆州大部为吴所有,南郡亦属之。
晋灭吴后,不久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战事频繁,荆州成为南朝北方军事重镇;南朝地少民多,遂将地划分为较小的郡县便于管理。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分竟陵郡置沔阳郡,领云杜、沔阳二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沔阳县由云杜(县治今剅河附近)析置。置州城郡,领州陵县,县治今新滩口;置营阳郡,领惠怀县,县治今张沟附近。
大统十七年(550年),废州陵、惠怀二县,并云杜、沔阳二县置建兴县。北周置复州,州治建兴县,旋为沔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直隶防御州,领竟陵、沔阳二县。
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沔阳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废玉沙县,并玉沙县地入州,沔阳为直隶州,直属湖广政司,领景陵县(天门)。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
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属汉阳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北境沔阳州,州治沔阳城。三十年(1765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
自梁天监二年起,历隋、唐、宋、元、明、清、至1951年,仙桃(沔阳)先后20次为郡(州、路、府、专署)治所,共计898年。
而言,东起汉口,西含监利全境,南抵长江,北括竟陵,相当于今仙桃、汉阳汉川、天门、监利、洪湖和潜江(东部),共7县市区。1951年析沔阳南境置洪湖县;洪湖西侧划入监利县;汉江以北从多祥穿沉湖、张池口、玉皇关至脉旺,划归天门、汉川二县;同时天门县汉江以南之毛嘴区划入沔阳县。至此,东南与洪湖以东荆河南支为界,西南与洪湖、监利以东荆河主流为界,北面与天门、汉川以汉江为界,东邻汉阳,西接潜江
仙桃市下辖3个街道、15个镇:干河街道龙华山街道沙嘴街道郑场镇毛嘴镇剅河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彭场镇沙湖镇尾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通海口镇陈场镇。另辖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农场、1个工业园区、1个风景区:仙桃工业园区、九合垸原种场沙湖原种场、五湖渔场、赵西垸林场、畜禽良种场、排湖风景区。共有624个村民委员会、65个居民委员会。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介于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之间,东邻蔡甸区汉川市,西与潜江市毗邻,南滨东荆河,与洪湖市监利市隔河相望,北临汉江与天门市汉川市一衣带水。东西端长78千米,南北宽35千米,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
仙桃市地质结构绝大部分地区为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的松散堆积层,仅在沙湖以南地区有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松散堆积层。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斜。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份半水”的格局。
仙桃市属于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2.6小时,日照率为46%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6.3℃,无霜期一般为256天。
四季的划分是以气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各季起止时间大致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约70天),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约120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约65天),11月下旬版次年3月上旬为冬季(约110天)。具有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的特点。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非金属矿产丰富。其中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岩盐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73万吨,岩盐储量在500亿吨以上。岩盐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下780—1200米,盐层厚度约80米,氯化钠的一般品位在96%左右,最高可达100%。
仙桃市境内河湖密布。截至2011年,共有大小河流、沟渠1329条,长4500千米。其中自然河流14条,包括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等,汉江过境长度91.2千米,东荆河过境长度103.34千米,流域面积2520平方千米;人工开挖的电排河5条,包括排湖电排河、沙湖电排河、保丰电排河、尾电排河、周帮电排河。现有垸内湖泊12个,围堤固定湖区4.37平方千米,泛湖泊3个,面积15.5平方千米。
仙桃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8亿立方米,多为涝水排泄;汉江、东荆河平均过境容水量分别为445.6亿立方米、47.7亿立方米,是仙桃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储量在5.10—7.10亿立方米之间,有补给保证的承压力开采资源为5.4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可开采水量21.4万立方米,是一个丰富的“地下水库”。
2011年,仙桃市土地总面积251991.26公顷,人均土地0.17公顷,耕地总面积133553.16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
2011年,仙桃市未利用地20819.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6%,主要分布在西流河和沙湖等镇。其中未利用土地2833.11公顷,占未利用地的13.61%,未利用土地中主要以荒草地为主,荒草地面积为2748.02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97.00%;其他土地17986.65公顷,占未利用地的86.39%,土地中以河流水、湖泊水面、苇地和滩涂面积分别6451.32公顷、3983.37公顷、2972.33公顷和4579.63公顷,分别占土地比重的35.87%、22.15%、16.53%和25.45%。
仙桃市有野生药用类植物90余种,其中半夏地骨皮为名贵药材,枸杞被广泛开发利用;林木类植物95种,其中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皂荚树重阳木等;有水生类植物3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莲、菱、藕、茭白、荸荠等;有蔬菜植物12科、70余种;有花卉66科、178种。
仙桃市有兽类动物獐、麂、兔、獾、黄鼬、野猫、刺猬水獭等10余种,其中水獭、黄鼬是珍稀野生毛皮动物。野生禽类有大白鹭野鸡野鸭大雁黄莺、獐鸡、鱼鹰、猫头鹰、布谷、氽鸡等50余种;家养禽类有鸡、鸭、鹅、鸽、鹌鹑等。有鱼类78种,分属9目20科,其中鲤科鱼占57.7%,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青、鲢、鳙、鲤、鲫鱼和团头鲂等,其中匙吻鲟银鱼、鳜鱼、叉尾鮰、江鲈和中华倒刺鲃等属珍稀鱼类。有软体动物17种,其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是培育珍珠的优良母体品种,背角圆齿蚌、短褶矛蚌等是加工贝雕的优质材料。有爬行动物13种,其中龟、鳖是高级营养滋补品。有节肢动物5种,其中虾、蟹经济价值高。有昆虫类49种,用以养殖的有蚕、蜜蜂等。
2020年,仙桃市完成生产总值(GDP)827.91亿元,下降4.3%。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6.5亿元,下降1.4%;第二产业增加值358.02亿元,下降6.9%;第三产业增加值373.39亿元,下降1.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0.7:46.1:43.2调整为11.7:43.2:45.1。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6.4%、15.9%、26.4%、17.9%。
2019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868.47亿元,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8.5%,二季度增长8.2%,三季度增长8.0%,四季度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2.51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00.72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375.24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由2018年的10.9:51.6:37.5调整为10.7:46.1:4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178元。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6.4%、7.9%、7.5%、2.6%、14.4%和5.1%。
2019年,仙桃市财政总收入54.04亿元,增长5.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63亿元,增长3.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8.31亿元,增长3.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2.82亿元,同比增长2.4%。
截止2019年,仙桃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67亿元,比2018年增长3.4%。粮食总产量72.31万吨,下降4.2%。棉花产量1.15万吨,增长13.9%。油料总产量12.37万吨,增长4.4%。蔬菜总产量5.74万吨,减少89.2%。
2019年,仙桃市水产品产量29.47万吨,增长1.6%。生猪出栏53.66万头,家禽出笼713.61万只;猪肉产量4.1万吨,禽蛋产量1.78万吨。
2019年,仙桃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46.1755万千瓦,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56.663万元,受益户数481户,补贴机具1404台。机耕机整水平99%,稻麦机收率保持在99%,水稻、小麦、玉米三种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为87.69%、95.57%、86.08%,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2.9%。
2019年,仙桃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1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4家,规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396亿元。 新增家庭农场76家,农民合作社116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675个。 打造10万亩网箱养鳝、8万亩龙虾专养、6万亩硒蟹养殖、3万亩鮰鱼养殖、2万亩鱼鳖混养,名特优水产比重超过80%。新增“早藕—晚稻”“莲藕—鱼”、藕田套养小龙虾等高效种植模式2万亩,设施蔬菜面积2.5万亩,水生蔬菜面积13.5万亩。
2019年,仙桃市在建农产品加工项目29个,引进裕灌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全球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招引正大集团投资8000万元兴建饲料生产项目,后续投资60亿元的水产基地。建成农村户厕6.4万户、农村公厕326座,1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试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3%。新建高标准农田24.9万亩、产业通道325千米,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10千米,泽口灌区续建配套、泽口泵站更新改造、杜家台分洪闸整治等13个国家、省投资水利项目全面竣工。
2019年,仙桃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4.20亿元,增长7.9%;工业增加值增长9.4%。主营业务收入1049.6亿元,利润总额62.09亿元。累计工业用电量19.43亿千瓦时。新进规企业31家,培育隐形冠军企业16家。推进129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362.34亿元。在建工业项目198个,已投产项目93个,正在进行建设项目91个。
2019年,仙桃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909.4亿元。其中,非织造布产业291.43亿元,增长8.49%。电子电气行业58.58亿元,增长6.90%。纺织服装产业101.95亿元,增长10.34%。食品加工产业193.52亿元,增长7.35%。新材料及医药制造136.76亿元,增长10.45%。机械及汽车零部件行业127.18亿元,增长4.86%。高标准规划建设14.7平方千米非织造布特色小镇,特色小镇首期3000亩启动区建设展开,总投资64.7亿元的39家企业已入驻产业园区。
2019年,仙桃市总投资36.1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两个重资产项目开工,8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园区。
2019年,仙桃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8年增长11.4%。第一、二、三产业完成额分别增长68.8%、9.0%、11.9%,占投资比重分别为3.8%、58.2%、38.0%。
2019年,仙桃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2018年增长11.2%。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8年下降12.1%。商品房销售额比2018年下降14.0%。 在建棚改项目15处,共279栋11938套,约16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2亿元,累计投资约21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65%。
2019年,仙桃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150万平方米。商品住房销售均价5450元∕平方米,增长3.42%。其中城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5692元∕平方米,增长1.75%。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484套,基本建成1588套,发放家庭租赁补贴1090户。归集住房公积金6.59亿元,支取4亿元,发放4.57亿元。
2019年末,仙桃市日供水能力35万立方米,供水管网1072.6千米,仙桃城区供水普及率100%。城市天然气年供气能力18000万立方米,年供应量1.1亿立方米。城区天然气用户总数达13.7万户,新增乡镇用户3300户。
2019年,仙桃市新签约项目141个,计划总投资332.91亿元。其中,新签约制造类项目99个,占比70.22%;农业类项目33个,占比23.4%;文化旅游服务业类项目9个,占比6.38%
2019年,仙桃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2亿元,增长11.7%。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12亿元,增长23.5%。其中批发业零售总额39.33亿元,增长25.8%;零售业销售额172.77亿元,增长13.5%;住宿业营业额1.8亿元,增长12.8%。餐饮业营业额6.22亿元,增长24%。268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和电商龙头企业带动网销农产品2.8亿元,增长16%。
2019年,仙桃市进出口总额9.53亿美元,比2018年下降6.8%。其中,出口7.91亿美元,增长3.6%。进口1.61亿美元,下降37.5%。实际利用外资3305万美元,下降62.5%。
2019年,仙桃市新增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备案省级星创天地4家、市级星创天地2家。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共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0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67%。
2019年,仙桃市举办2019年湖北省产学研合作对接重点地区专场暨仙桃市科技成果转化活动,73项技术需求和300项科技成果,22个项目签约。登记科技成果26项,登记技术合同34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28亿元。专利申请84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5件。专利授权54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
2019年,仙桃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6所。其中,幼儿园203所、普通中小学128所(含特校)、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高校1所、教育学校1所。共有在校中小学生147626人,在园幼儿37760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5840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1013人。有公办教职工9889人、普通高校教职工760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43%。
2019年高考,一本上线%,本科上线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增加小学学位6330个。全年资助贫困学生13555人,发放资助金2900万元
2019年,仙桃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长埫口镇、郑场镇、郭河镇、沔城镇、彭场镇、三伏潭镇、干河办事处等7个图书馆分馆和1个自助图书馆,共藏书22.9万册;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1个,其中:公益性电影放映单位1个,下辖24个固定公益电影放映队,6个流动公益电影放映队;有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2019年,仙桃市先后建成陈友谅纪念馆、沔阳名人馆杨显东纪念馆,孝雅书院,22个镇办文化站,51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网络健全、结构合理、符合要求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9年,仙桃市先后举办“4·23世界读书日”“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第六届农民艺术节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图片展等系列活动。全市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文艺活动达348场,受众达30多万人次。市花鼓剧团送戏下乡100余场,市银兴院线]
2019年,仙桃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2家。其中,市直公立医疗卫生机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卫生院17家、民营医院20家、个体诊所及其他医疗机构295家、村卫生室666家。设置甲等中医院1家,乙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家,二级医疗机构15家。全市共有注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5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54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33人,执业4139人,千人口执业数3.63人,乡村医生1225人;全市共设置床位7931张,千人口床位数6.96张。
2019年,仙桃市共出生12851人,其中一孩5715人,二孩6716人,多孩420人,出生率8.17‰;出生人口性别比118.87。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77.87岁,婴儿死亡率2.2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8‰,孕产妇死亡率8.12/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7.02。
2019年,仙桃市启动医共体建设。在对先期试点工作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医疗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和监事会,组建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的两个紧密型医共体,于2019年6月20日在全市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改革支付方式。在全省率先实行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总额预算、过程监管、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医保基金结算方式由原来的市医保局直接结算转变为牵头医院在医共体内部按协议分配使用。
2019年,仙桃市实施“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为全市666个村卫生室配备智能签约服务包。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109.7万人,电子建档率95.6%。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8.8万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9.4万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2.1万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5138人,肺结核患者管理617人,孕产妇早孕建册9239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8.3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45.2万人,签约率39%,重点人群签约30.2万人,签约率73%。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5.41万人,签约率96%。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健康仙桃手机APP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健康信息查询、与医生在线视频互动等功能。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延伸到村卫生室,共完成远程心电诊断80530例、远程影像诊断40757例
截至2014年底,仙桃市建设乡镇体育健身中心6个(彭场镇2个、胡场、西流河、三伏潭、河坝)、健身广场(沔阳公园)1个、多功能运动场和露天泳场正在兴建已投入建设,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3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0套,其中市级配套30套,另外还为8个社区配套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乡镇、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5﹪、80﹪、85﹪。
截至2019年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2元,增长9.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91元,增长9.4%。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41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734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361元,增长9.9%。
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90.8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13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参保7.9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1.5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44万人。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全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比达到75.6%,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5个,床位数4940张,收养人数3876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6128人,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4张,社区服务中心81个
截至2019年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92亿元,增长3.67%;邮政业务收入2.35亿元,增长12.82%。年末本地固定电线%。移动电线%。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8.63万户,增长19.15%
2019年城区污水处理厂5座,城区污水处理率由2018年的93.12%提高至95.02%。
2019年仙桃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统计天数为365天,优良天数为284天,优良率为77.8%,同比上升1.2%。与2018年同比,2019年我市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0%、12.5%和8.5%,二氧化氮(NO2)、臭氧(O3)年均浓度分别上升8.7%和7.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持平
全年治安案件受理数16704件,刑事案件立案数5110件,较去年上升5.73%;治安案件查处数9235起,较去年上升7.07%;交通事故发生数495件,死亡人数148人,损失金额223.11万元。
宜黄高等级公路和318国道横穿境内东西,仙(桃)监(利)线、仙(桃)洪(湖)线、皂(市)毛(嘴)线、仙(桃)汉(南)线条省道纵贯南北;仙桃市有特大桥梁3座,即仙桃汉江公路大桥(长1479米,宽23米)、黄荆大桥(长906米,宽15米)和仙(桃)汉(南)刘口高架桥(长565米,宽15米)。有一级客运站1个,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10个,五级客运站6个,20个镇办场均通客车,年客运量3179万人。
2019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649.12公里、路网密度183.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公里、一级公路139.36公里、二级公路371.22公里、公路8.89公里、四级公路3280公里、等外公路699.65公里。按行政等级(不含高速公路)分为国道90.56公里、省道282.45公里、县道696.14公里、乡道1504.53公里、村道1925.44公里。
货运铁路途经仙桃市线公里,在长埫口镇设仙桃东站,其中长埫口镇8.64公里、郑场镇11.66公里。
仙桃市通航里程659.1千米,港口泊位39个,遍布11个镇(办、场),年货物通过能力246万吨,旅客通过能力280万人次。汉江流经全境,长93.5千米,均为四级航道。
仙桃港是千里汉江第一港,是汉江上第一个可装卸集装箱的码头,第一个具备海关、商检、海事等职能监管部门入驻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码头,可停靠2000T级船舶。
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内河航道普查,全市有通航航道17条,总里程659.1千米,其中只有汉江航道可保持常年通航。
汉江航道为仙桃市主流航道,在市境通航里程86.7千米。汛期水面宽400—800米,水深10米以上,仙桃最高水位36.22米,最大流量146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77米/秒,最低水位22.79米,最小流量180立方米/秒,最小流速0.42米/秒。一般时期,仙桃—汉川段维护水深2.4米,航宽90米,可航行千吨级船舶。2014年经汉江航道整治,汉江下游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为Ⅲ级,可航行1000---2000吨级船舶。航标为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平均设标密度2.2座/千米。
东荆河航道仙桃段通航里程68.5千米,为6级航道标准,受南水北调影响冯家口以下可季节性通航300吨船舶。
仙桃市有明清两代文武进士93人,辛亥志士177人,烈士2000余人。历史著名人物有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国史修编、嘉庆皇帝老师童承叙,两江总督、咸丰皇帝老师陆建瀛,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著名爱国人士张难先,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杨刚等。仙桃市是湖北省第二大侨乡,现有归侨16人,海外华侨华人及留学人员5200多人,归侨侨眷3万多人。
仙桃市被国家授予“中国体操之乡”和“世界冠军摇篮”称号,有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等五位世界冠军,夺取了7枚奥运金牌。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仙桃市创造了“一座小城、两位冠军、三枚金牌、四块奖牌”的世界体坛神话。从这里走出了王利明张明楷李希慧等100多位法学博士,傅全章、刘山等4位驻外大使。
仙桃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教等五种宗教。截至2008年末,仙桃市有爱国宗教团体2个,即仙桃市道教协会、仙桃市佛教协会筹备组;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43处,其中佛教场所25处,道教场所8处,伊斯兰教4处,天主教场所4处,教场所2处。仙桃市有宗教教职人员138人,信教群众近10万人,其中佛教6万多人,道教2万多人,伊斯兰教1.1万多人,教2000多人,天主教4000多人。
在法学理论领域,广西大学魏敦友教授首创新道统论法哲学;在法律史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国平教授对明代法律制度有研究;在宪法学领域,武汉大学秦前红教授学术有贡献;在行政法学领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解君教授学术有成果;在刑法学领域,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倡导的法益论、客观主义和客观解释说等一系列学术见解,推动了中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在民商法学领域,王利明教授是具有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民法学家;在诉讼法学领域,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局局长王洪祥围绕建立科学严密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展开论说,引起诉讼法学界特别是审判实务界同仁的关注。
古时,汉水之南,有一条支流,名曰“锦瑞河”。河由老矶头处入口,绕龙华山的延脚南流后而向东,形成“凤颈分流”的两河三岸三角洲的龙华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减缓汉江流速,使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形成码头,由此得名“尖刀嘴”,传扬于千里汉江。
“开放开明”浓缩了仙桃人心胸宽广、思想解放、眼界开阔、精明灵活的精神;“尚德尚进”诠释了仙桃人以德为先、与人为善、诚信为本、昂扬向上、奋力争先的情怀与气度。
湖北地方剧种,又称沔阳花鼓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沔阳花鼓戏的源头。沔阳花鼓戏的声腔由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丰富的小调组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江汉平原鲜明的地域特点。传统剧目有《十三款》、《站花墙》等。
俗称“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净、丑”四大角色的种类、武打招势及现代皮影人物操作。艺人们使它们的每个关节都能活动,安上操作杆,在白色细布做成的银幕后面,由艺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种类型的道具、布景,通过灯光将影像在银幕上显映出来,色彩绚丽,如同电影一般。沔阳皮影戏有传统剧目三百多个,创作的现代剧目二十多个,多以盘朝剧为主要剧目,偶尔穿插新编剧。其中《皇历迷》、《螺仙女》、《武松打虎》、《火焰山》、《三请樊梨花》、《薜丁山征西》等剧目受欢迎。
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传统曲目有《吕蒙正赶斋》、《洪秀全》、《考朋案》、《十三款》等;现代曲目多数是短篇,有《迷路记》、《大刀风云》、《送胶鞋》等,且除用渔鼓、简板击节伴奏外,新中国成立后,加用二胡、京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演唱。
又称湖北道情,是在沔阳打硪号子、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的唱腔、曲牌基础上,经过实践,在表演、曲目、曲牌音乐积累演变而成的一种曲唱艺术。沔阳道情音乐性较强,板腔丰富。是湖北影响较大的地方曲艺之一。
为“渔鼓道情”的一种,约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初为独立的曲艺形式,后与“皮影戏”合流。沔阳歌腔说唱相间,既可单独演唱,亦可为沔阳皮影戏伴奏配腔。沔阳歌腔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沔阳歌腔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式与十字句式。唱腔高亢、粗犷,地方色彩浓郁。说唱时有打击乐有鼓、云板、锣、钹、小锣、马锣等伴奏。说表时有时也用“惊堂木”(即“醒木”)。
是一种以宣讲帝王诏会、劝人行善为内容,以韵白相间、讲唱结合为特点的曲艺形式,又称“讲圣渝”、“说贤书”等,民间称之为“太平书”、“化春福”和“哭善书”等。说唱结合。曲词分为“说词”、“宣词”、“答词”三种。
是一种技艺性的歌舞,曲艺的一种。沔阳三棒鼓词有十多种唱法,多为沔阳小曲、沔阳民歌,曲调简练朴实,叙事性强、灵活多变;鼓词格式为“五五七五”,通称“五七韵”,也称“纯七韵”,它的内容常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异,即兴变换,但不论如何变换,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类的内容,最终达到给钱给物的目的。演唱不插道白。
又叫“碟子小曲”,或称“内河小曲”。汉水流域的一种“俚歌俗曲”,曲调高亢、优美、动听、是以唱为主的曲唱艺术它的音乐风格是根据沔阳方言四声语调的特色而形成的,是湖北小曲中较为突出的曲种之一。它历史悠久,与明清时期沔阳地区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连,并吸收了邻近省份的曲唱,成为湖北地方曲艺中音乐性最强的曲唱艺术。沔阳小曲演唱的形式简便灵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丝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据新修《沔阳志》载,大致可分为八种,即: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历史民谣、新民歌等。沔阳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为主,间杂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大都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这些民歌大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表达了他们悲喜的情绪和憎爱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代表作有《襄河瑶》、《哪有闲空回娘家》、《月望郎》、《双撇笋》、《薅黄瓜》、《十枝梅》等。
仙桃贝雕:仙桃市淡水贝雕,选用淡水贝类的贝壳,运用装饰手法,吸收中国绘画及玉、牙、木、石雕等传统艺术表现技巧,运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仙桃市淡水贝雕以贝雕船的制作最具特色。《玉龙黄鹤舟》作为贝雕工艺一绝已被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2007年贝雕大师路光荣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邓氏麦秆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麦秸画等,可上溯至隋朝,归田后回祖籍,开始在仙桃市流传,并逐步形成与仙桃市地区风俗习惯,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邓氏麦秆画。2013年邓氏麦秆画第六代传人邓友谱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沔阳高跷龙灯是湖北仙桃市沔阳舞龙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就龙身而言,长度和一般龙灯差不多,然而龙节比一般龙灯少,一般龙灯为十三节至十五节,龙节之间跨度短,便于玩地龙灯;沔阳高跷龙灯只有九节,龙节之间跨度长,便于踩高跷舞龙灯。
沔阳采莲船在仙桃市春节文艺活动中,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采莲船与仙桃市所处的地域有关,这里湖水茫茫,莲花飘香,乃鱼米之乡。历来盛产莲藕,因而采莲船这一艺术形式在仙桃市广为流传。
沔阳舞狮(俗称“玩狮子”),有地狮子、台狮子两大类。地狮子由一人手持绣球舞弄逗引,两人披顶狮身表演抖毛、抓痒、跳跃、跌扑、睡觉、翻滚、踩球等动作。舞狮者除表演与地狮子相同的动作外,还有在垒起的方桌间穿绕攀爬,间插望江喝水、四爪踏雪、金钱吊葫芦等绝技表演。
莲湘舞是仙桃市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时,表演者穿着民族彩色服装,一人领先,众人列队在后,执精美竹节(莲湘),竹节上有小孔,小孔中串着若干有孔的铜钱,舞起来发出银铃般响声。打莲湘有很强的节奏感,表演时,右手执节,左手配合,先击左肩,再击右肩,转拍正反左手,再击左膝右膝,然后转身左右脚踢节,其舞蹈动作优美、整齐、统一。
五虾闹鲶灯是用竹篾扎成虾子灯和鲶鱼灯,头部、中躯、尾部均能活动,糊上透明的白纸或白布,虾子灯长八尺,鲶鱼灯长九尺,不仅形状相似,而且神态逼真,活动自如。玩“五虾闹年”灯,由十个虾子灯手和一个鲶鱼灯手操作,五个虾子灯围绕一个鲶鱼灯模仿虾子和鲶鱼游弋、戏水、打弓、蹦跳玩出各种招式以取悦观众。
沔阳龙灯是仙桃市人民倍受欢迎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分地龙灯和高跷龙灯两种表演形式。沔阳龙灯以九节布龙为代表。龙身长18米,由10人(龙珠1人,舞龙手9人)。舞龙者在行进动态中完成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
4、沔阳三腊,腊鱼、腊肉、腊鸡鸭,与沔阳三蒸齐名,风味独特,享誉荆楚。每逢春节前夕选料、腌制。
5、沔阳麻鸭,是原产于仙桃市的体型较大、生长较快、适应性强、产蛋较多的蛋肉兼用型育成鸭种。
8、藕带,获得“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品牌”称号,“湖北十大名菜”。
仙桃市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有着灿烂的古老文化。有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古代先哲们留下的文字资料和大量的古迹,如沙湖、越州湖出土的新石时器时代的石斧、石锛、石坠、石纺轮、亚洲象齿板化石、鹿角化石等。战国时期的青铜七字戈、南朝时期的瓷瓶、汉、唐时期的铜镜等。
仙桃市名胜古迹遍布,如:屈原沧浪遇渔父、郭河楚王五乐台、狄仁杰沔城问政、缅伯高洗鹅沔阳湖、李白游沙湖、沔城禹公祠、沙湖魁星阁、沙湖娘娘庙、沔城司马桥等等。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仙桃市沙湖镇境内,西距仙桃市中心34千米,东与武汉市汉南区接壤,距汉洪高速公路入口9千米,距武汉市中心城区60千米,拥有10万亩滩涂、沼泽、水域、芦华荡多种原生态湿地风光,被誉为天然氧吧。东与长江相接,西与汉水相连,古老的东荆河贯穿全境。园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省级保护动物80多种。
仙桃梦里水乡旅游区位于仙桃国营赵西垸林场,与湖北武汉、湖南岳阳分别相距2小时车程,东、西前往动车线分钟车程,中间对接随岳高速、汉宜高速15分钟车程。
唐代中期,为纪念屈原在张沟建了沧浪馆,沧浪馆位于张沟镇通州河北面,现张沟影剧院旁。曾为宗教活动场所。陈友谅曾在此设过武馆,张难先曾在此教学。大时期,邓赤中在此设平民夜校。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攻打仙桃市时曾在这里驻扎。
郭河楚王五乐台据《沔阳州志》有记载,原为楚平王游猎云梦泽时休息地,位于排湖南岸。后称陈友谅夫人梳妆台。20世纪80年代,此处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矛、铜簇、铜斧等历史文物。
沔街是以美食文化为核心,兼具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文化旅游项目。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名街称号,2014年首届“荆楚最美乡村”评选中获“最佳传承奖”。沔街全长3000米,现建有仿古城楼、明清建筑风格门栋、仿古牌坊等,除此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创新基地、大汉王陈友谅纪念馆、沔阳名人馆、孝雅书院。
沔城风景名胜区位于仙桃市西南沔城回族镇境内,景区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庙”之称,著名的景点有大汉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狄仁杰问政处、唐朝复州城垣等。
经常看地图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在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上有三个比较小的省直管市仙桃、天门和潜江,三市合并之呼声一直都有,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这三个市中,仙桃的名字平易近人,让人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能记住。仙桃市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带着“仙气”的名字呢?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