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盛利资金链断裂之际—— 供销社“拉一把”带来转机
位于仙桃市沔城回族镇的湖北盛利食品有限公司,一年最多加工各类农产品3万多吨,鮰鱼、小龙虾、西蓝花等速冻食品远销全球各地。
关键时刻,省供销社旗下的湖北供销中和农产品大市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和市场集团”)伸出援手,注入资金,盘活资源,盛利食品迅速恢复生产。今年4月至8月,该企业累计加工各类农产品8000多吨,产值达7000万元,同比增长约40%。
盛利食品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农产品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也是全国出口美国鮰鱼的19家企业之一,在我省加工速冻果蔬和水产调制食品企业中名列前茅。
2019年,盛利食品投入6000多万元,新增两条蔬菜加工生产线,但产量一时难以提升,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导致该企业雪上加霜,资金链断裂,对外负债高达6522万元。
“三年没有出口,企业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盛利食品总经理武江华说,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只能接代加工业务,或将产品卖给其他出口商代出口。去年疫情期间,该企业只好将厂房租给口罩生产商使用。
今年4月,眼看着小龙虾上市季越来越近,同行们都在摩拳擦掌,做着开工前的准备,盛利食品却一筹莫展。
“缺乏流动资金,没有加工原料,生产设备无力维修,产能也提不起来。”面对小龙虾收购生产旺季,武江华急得直跺脚,到处找门路。
今年3月,在仙桃市供销社、沔城镇政府的引荐下,中和市场集团到盛利食品调研,发现这家企业虽然暂时陷入困境,但现有的加工厂房、出口资质仍是其优势所在,扭亏止滑并非不可能。
长期以来,中和市场集团“根植江汉、服务三农”,形成了涵盖农产品种植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
“我们有流动资金、供销品牌以及专业管理团队,能和盛利食品深度合作,发挥各自领域优势,共同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和市场集团总经理雷萍说。
4月7日,盛利食品和中和市场集团全资企业——湖北供销江汉平原菜篮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中和市场集团为该合作项目融资5000多万元流动资金,支持双方收购原料、升级设备、提升产能,还就水产品深加工开展合作经营。
“我们为盛利食品新增了龙虾蒸煮冷却生产线、真空包装机、鮰鱼开头机、鱼肉滚动机等设备,新增设备及改扩建工程多达60项。”雷萍介绍,中和市场集团还选派出副总经理王阮平担任菜篮子公司董事长,带领6人团队进驻盛利食品,合作开展农产品收购加工,同时帮助盛利食品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开拓了新的销售市场。
在中和市场集团的帮助下,盛利食品还成功与正大集团“牵手”。“作为顶尖饲料企业,正大集团对接了很多水产养殖企业,能为我们提供货源,而我们也能为正大集团提供食品加工服务。”武江华说。
得益于中和市场集团健全的农产品产业链,由盛利食品加工的鮰鱼,将大量“游”向国内老百姓的餐桌。眼下,盛利食品已经对接了国内一家大型餐饮连锁店,预计年销售鮰鱼将达到1500吨。
生产线日下午,盛利食品生产车间,加工人员全副武装,他们戴着头套、手套、口罩,穿着围裙、胶鞋,一片忙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一条条黑色的鮰鱼像快递一样进入加工流水线后,被自动分拣、称重,随后流转到相应的工位,由加工人员破头、开背、清洗、腌制、装袋抽线多个环节、七八个小时后,再呈现到眼前时,就已经是可以直接下锅的半成品了,这就是消费者经常在餐馆吃的烤鱼。
“连锁餐饮店对鱼的大小要求严格,以前的设备分拣不精细,经常要人工再分拣一遍,现在分拣更精细了,还能直接称重。”武江华说,通过厂房扩建,新增改造设备,车间整体产能提高了50%,效率提升了20%至30%,员工人均月工资提高700元至800元。
“忙‘翻’了,接下来都没有空档!”王阮平告诉记者,4月至7月才经历了小龙虾加工的高峰期,加工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现在除了加工鮰鱼,还有毛豆、藕片,下个月将迎来西蓝花加工的高峰期。
据了解,目前,盛利食品已形成旺季以小龙虾、鮰鱼等水产品加工为核心业务,淡季以毛豆、松花菜、莲藕、西蓝花等速冻蔬菜加工为补充的产业体系,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