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口罩_兰州新闻网

admin 3年前 (2022-01-05) 阅读数 193 #2021
文章标签 医用口罩百度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铺天盖地而来,口罩瞬间成了大众求之不得的新宠。

  早先的印象里,口罩只是医护者的专用品,与普通大众瓜葛不大。

  幼时,被大人领着去点种牛痘,见生产队医疗站里的赤脚大夫脸上捂着白色的口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头颅上高高的闪耀,心上由不得就紧张。

  上小学时,冬季天冷,女同学们用红黄蓝绿的头巾包裹着脸,男同学们大都腆着脸顶风冒雪干巴巴的挨冻。有个姓王的男同学,其母在公社卫生院里工作,以权谋私,公物私用,王同学成了我们班上唯一戴口罩的人。早上寒风凛冽,口罩紧紧地捂在脸上,下午太阳出来,天气转暖,把口罩塞进胸前棉袄下面,只留个白色的系绳儿在脖子上,看得大家心生妒忌,常常乘其不备,猛一下揪出他的口罩来,看到他恼羞成怒的样子,大家一哄而笑着散去。

  那时见到的口罩,都是用棉纱做成,在我的认识里,以为口罩就是用来保暖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伟人一句“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引发千万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呼啦啦展开上山下乡运动,把城市的文明引入乡村,文明之一就有口罩。冬天出工上地、战天斗地搞农田基建,农村的姑娘媳妇们依然是围巾裹头,城里来的知识青年们全都戴口罩。耳濡目染,戴口罩在农村青年男女中也逐渐出现。

  将戴口罩提升到全民卫生防护的高度,是2003年那场来去匆匆的“非典”。只不过彼时网络尚在起步,小县城信息迟缓,三令五申全民防疫开始起来了,大街上戴口罩的人也多起来了,疫情也响起了尾声,未出现全民戴口罩的壮观场景,但自此知道了戴口罩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

  这次新冠肺炎,其势汹汹,明显强于非典。加之人人手机在手,鱼龙混杂的信息满天飞,直感觉病毒已在身前身后密密麻麻虎视眈眈,何以祛毒,唯有口罩。上到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幼童,是人必戴口罩;出门去往各处,公事私事,一率戴口罩。这次疫情,使得口罩的销售量、普及率达到了历史之最。什么N95、N97,医用口罩,防尘口罩,时尚口罩……原来一个小小的口罩还有这么多类别和讲究。

  以前总认为口罩和洋火、洋蜡等洋字辈的物品一样,是洋人输入给我们的舶来品,这次宅在家里抗疫,闲的无聊追宗溯源,方知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居然是我大中华。百度百科“口罩发展简史”云: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用丝巾遮盖口鼻。《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19世纪末,口罩经德国病理学家莱德奇提议,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以防止细菌感染。20世纪中后期,口罩大规模使用的次数才变得频繁起来。2003年,一场“非典”使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之后的“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以及雾霾天气的出现,让口罩大军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前。

  春绿江南岸,桃花笑春风。瘟疫犹可恨,终归会消弭,全民戴口罩的情景也会一次次成为记忆。改变陋习,崇尚科学,常备一个口罩在衣兜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我们今后必须要做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