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取消不戴口罩考生成绩?有些人别层层加码上瘾了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8月2日消息,针对网民“建议取消卫健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不遵守防疫规定的考生成绩”的留言,山东省德州市委督查室回复称,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考试过程中摘下口罩的行为不属于成绩无效的情形。
早前,有网友投诉称,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2022年的招聘考试中,有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摘下口罩。在投诉者看来,摘下口罩造成了疫情传播风险,而且招考对象正是医疗机构的从业者,在公共场所理应有佩戴口罩的自觉,拒不遵守,理应取消笔试成绩。
不过,取消笔试成绩的投诉请求,没得到官方的呼应。从官方的角度看,不予取消成绩的理由也很充足。
一方面,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中,并没有考试过程中摘下口罩属于违纪违规的相关规定,认定笔试成绩有效,合法合规。
另一方面,虽然有考生摘下口罩,但其实考场方面在考前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查验,包括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等,防疫工作已经较为充分,疫情传播风险完全在可控范围。
应该说,当地的这一回应相当得体,且有理有据,并没有一刀切地把疫情防控当成一种正确,矫枉过正,并因此宣布取消相关考生的笔试成绩。
随着疫情进入第三年,防疫策略在不断朝科学化、精准化的方向迈进。具体到此事而言,考试过程摘下口罩,和疫情传播风险,未必有着绝对的因果联系,考前防疫工作足够充分,那就没有必要在考试过程中再层层加码。
考试氛围本就比较紧张,正如官方回应提到的,有考生因佩戴口罩时间过长而身体不适。出于人性化考虑研判,对于是否全程佩戴口罩不做硬性的要求,这也是一种科学防疫,兼顾防疫和考生的体验。
要纠正一个误区——病毒要严防死守,但科学有效的防疫,不是用力过猛,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将防疫手段提升到最高规格等级,而是要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民生,在防疫的同时减少无谓的折腾,充分照顾民众的感受。
行程码去星号,隔离天数减少,核酸检测结果互认等等,这些防疫策略的大调整,也说明了一点:“动态清零”需要的是科学防疫,提升防控精度,而非一味从严从紧、层层加码。
就在前两天,有代表建议对疫苗未全程接种者赋“蓝码”,引发巨大的争议,这一建议也遭到了广东省卫健委的否定。正如官方回应提到的,切实防止“码上加码”。在既有的防疫手段已经够用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整一些花招来折腾民众,增加防疫成本。
回到此事来看,即便未佩戴口罩不合乎规定,那么追问的也是考试组织方,为何没有尽到提醒义务。取消笔试成绩,这属于让考生来承担代价,未必合乎情理。当然,这是属于“退而言之”,当地的回应,已经足够充分地回应了投诉者的疑问。
可能不少人会猜测,投诉者是不是落选了,希望取消部分考生成绩后能够顺延递补入围,这种动机论大可不必。不过,这一插曲说明,对于减少无谓折腾的科学防疫,民间的共识正在越来越多。所以各地在制定防疫策略时,应该看到观念的变化,提高防疫的精准度,而不是把层层加码当成正确,盲目地将防疫压倒一切,以为越严越好、越紧越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