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抗疫最“钳”线 抢救老旧口罩机
外表分毫不差的机械配件,过一下手就能知道合格与否——在最基础的钳工岗位上,已经干了三十年。疫情期间,技术精湛的和他的“工人先锋号”迎来了“高光时刻”。
50岁的是南通通机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技术工人,他带领的装配班组是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他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主营日用化工相关智能装备制造的企业,为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由于疫情时期的特殊需要,公司转产口罩机。
当时,还在休假的就接到维修口罩机的任务。而口罩机是团队从未接触过的机器类型。“我们平时做的设备智能化程度高,机械构成复杂,但原理都相通,所以坚信凭积累我们能够胜任,而且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行不行都要试一试。”说。
从早晨7点干到晚上9点,团队就将南通海安一家口罩生产企业的3台耳带机、30多台点焊机修复完毕,口罩产能至少提升20%。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不少企业慕名求助,到了其中一家,傻了眼:这是一批上世纪末的口罩机,是企业2009年购买的二手机器。企业负责人坦承:“要不是疫情,过完年就准备当废铁卖了。”
修复这种老旧机器对来说技术上并非难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买不到配件。在带领下,工人们硬是自己动手加工配件,3天就把3台锈迹斑斑的口罩机“抢救”过来,保证每台能够日产口罩2万只。
疫情期间,团队修复口罩机都是公益性的无偿服务。由于技工不能返厂,他们还义务承担起保养维修的职责。有一家企业新购入的一条N95口罩全自动生产线无法运行,厂商要求运回广东东莞调试。团队中的电气工程师周建鹏接手后,不到1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为口罩生产争取了至少一周时间。
“都说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技术工人更是如此。但平庸和卓越的区别,就在于对重复的态度,匠心背后也正是对枯燥的坚守。”通机股份副总经理孙倩说。
说,他天生热爱机械,从未觉得枯燥,反而乐在其中,即使工厂改制前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也从没考虑过转行或放弃。工友和徒弟们说,“把每一台设备当成作品雕琢,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杨丁淼)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8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连续103次发射成功。
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部门的科研人员在新疆境内昆仑山脉海拔5200米的独尖山成功建立了多要素北斗传输自动站。
针对美方近日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18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暨北京个人碳账本正式上线,为市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减污降碳提供重要抓手。
实验所展示的远距离全光同步技术,为构建复杂的同步光力系统网络奠定了基础,有望在光通信和时钟同步等领域得到应用。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定殖于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它们为玉米提供了氮素营养并促进根系生长。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植物营养团队完成,并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研究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在辽宁凌源热河群九佛堂组发现的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PeerJ。
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带来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数十亿年前海洋在地球上如何形成的奥秘。
目前的陇原大地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走进甘肃省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牛农机),车间繁忙有序,劳动气氛热火朝天。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新方法。在最近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的新见解,或将带来治疗细菌感染和皮肤伤口的新疗法。
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