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扫码、扫码、扫码!你扫场所码了吗 为什么户外也要戴好口罩?还有哪些情况要戴?疾控

admin 3年前 (2022-10-22) 阅读数 101 #2021
文章标签 口罩

  “场所码”是特定场所赋予的一个专有二维码,可在自动核验“健康码”信息的基础上,对进入场所人员信息进行自动化登记。

  对场所防疫人员而言,督促进入人员扫码,严格落实防疫要求,能防范大部分的风险人员进入自己管理的场所,避免自己所在的场所成为风险暴露场所,避免自己和家人成为密接或次密接被隔离管控或居家健康监测。

  要求扫场所码,可以减少公众在该场所与带黄码、红码等风险个体接触, 降低疫情感染风险,提升了公众的安全感。

  公众无需手工登记个人信息,减少登记环节,缩短排队时间。在一些要求核验健康码信息的场所如医院、敬老院等,“场所码”与“健康码”数据互通,扫描“场所码”可对出入人员进行自动化登记,同时自动核验“健康码”信息,无需重复出示健康码,提高通行效率。

  在某个场所出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情况下,流调人员可以通过扫码记录快速查找密接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为及时阻断疫情传播、防止疫情扩散争取宝贵时间。

  “场所码”的应用可以减少个人敏感信息的外泄。在场所码推行前,不少地方采用纸质版访客登记表记录姓名、手机号、身份证等信息,公众配合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疏漏,不利于统计与管理。场所码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场所人员信息,后台数据实行专人专管,只有产生流调等必要需求时才会使用相关信息,安全性大大提高。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流调就是防止病毒扩散的“关口”。行程轨迹的调查是流行病学调查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让相关人员回忆前些天去过哪、接触过谁,着实让人有一种掏空心思、头脑爆裂的感觉。

  以往流调排查主要是通过凭据排查、支付信息排查、人员关系排查等几种方式。除了利用上述的流调手段外,其余只能通过调取所在地监控来进行查验比对,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如果监控视频有盲区或者损坏,还会有漏查现象。

  而场所码的使用,可以使追溯排查更加快速、精准。在局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确诊病例或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快速追溯到其他扫描过该场所码的人员,并追溯其行动轨迹,避免疫情扩散。还能减少基层排查的工作量并降低对居民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

  户外戴口罩,多此一举?当然不是!也许您与新冠肺炎阳染者同在路边等公交,您有被传染的风险;也许新冠肺炎阳染者在路边吐了一口痰,而您刚好路过,您有被传染的风险;也许您和新冠肺炎阳染者同在人流密集的户外场所,您有被传染的风险;也许您正在公园里和新冠肺炎阳染者相隔不远晨练,您有被传染的风险……在这些场景,是否戴了口罩,是否正确佩戴口罩,就成了您是否会被感染的重要“防火墙”。新冠肺炎病毒株变异得越来越狡猾,传播性更强,为此,市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醒您,必须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才能筑牢防护盾牌。

  预防病毒传染,佩戴口罩不能少!科学戴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有关研究表明,科学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总体降低80%以上的感染风险。

  那么,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呢?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口罩要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医用防护口罩还需做气密性检查)。不要同时佩戴多个口罩。有呼吸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戴口罩,易引起窒息,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口罩佩戴4小时后需要更换,口罩潮湿或者污损需要及时更换。佩戴前后要做好手部清洁或消毒。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气、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室外或空气通风处摘除口罩。

  口罩需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取口罩的时候,需将口罩从系带处摘下,尽量避免接触口罩外表面。废弃的口罩需扔进有盖的垃圾桶,并及时洗手。

  此外,市疾控中心专家特别提示,纱布及其他布制的口罩不能用于医学防护。可用于防护的口罩有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在乘坐公交车、地铁、长途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在商场、影院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N95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若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新式“网红口罩”,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些“网红口罩”并不属于医用口罩,不一定具有新冠肺炎病毒等呼吸道病毒防范能力,只能起到过滤粉尘或者修饰面容等效果。市民应该选择符合国家要求的防护口罩,但并不是所有“网红口罩”都不能购买,需要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市民如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情况时;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都应该佩戴口罩。

  原标题:《扫码、扫码、扫码!你扫场所码了吗 为什么户外也要戴好口罩?还有哪些情况要戴?疾控专家提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