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外贸企业渡劫的一年
2020年的春节在1月,比往年稍早一些。外贸工厂一般在12月底出完货,老板就给工人们放假了。有些广东福建的地区,按照老规矩,甚至要放到正月结束。再回来,等待他们的是客人积压的订单。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种传染性肺部疾病(后经世卫组织正式命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新冠)这个时候已经悄悄在武汉传播。随着春运,全国性的爆发一触即发。
上海某服装外贸工厂的老板给工人们发了年底的奖金后,就开始打包装箱新一季的样品,他要在春节后先飞往芝加哥,在当地拜访一个品牌商后,转机前往巴黎参展。这基本是他历年不变的行程,因为年前这会儿,往往是老客人开发新品,追加订单的时候。参加展会偶尔也会遇到新客户,增加一些市场灵感,说不定“捞条大鱼”。
这个时候,他接到了芝加哥客人的邮件,大致意思是由于中国肺炎疫情的变化,谢绝了他的拜访,最后还不忘祝他身体健康。接下来,巴黎的展会也建议他改派欧洲当地的代理商代替他去参展,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随着全国疫情爆发,各地下达了严格的管理防控措施,长达2个月的停工停产让全国经济停摆。(自4月后有些地区或产业逐步复工复产)其实世界在等着中国尽早恢复经济生产。《财富》杂志刊文称:"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消费电子产品,都在中国制造",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力。如果中国不尽快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仅中国经济增长能力会被削弱,而世界经济也将受中国拖累之重。面对客人纷纷发来的催货邮件,各个工厂的老板想尽了办法:调库存、大厂订单分散到小厂、甚至有的偷偷夜里开工。“先解决眼前的订单,后面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宁波一家传统工业的老板叹了口气对笔者说。
2003年的非典,仙桃市彭场镇的无纺布生产声名鹊起;2008年禽流感爆发,彭场无纺布企业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从国内供应转向国外;
2020年年初,国内外疫情爆发,“一罩难求”。彭场市的口罩厂还在放假期间就被全员调回,经过筛选后加班加点开工来填补全国的口罩缺口。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随着此次疫情蔓延,口罩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短期内供求矛盾明显,口罩价格也水涨船高。眼看着各种口罩厂一个月的营业额就创造了几年的财富,其他工厂都快速转身投身到这场口罩大战来。一夜之间,像彭场这样的口罩工厂镇如雨后春笋冒出,有的人拿出家中全部积蓄,来进行一场口罩豪赌。各个老板每天不是泡在口罩厂就是在购买口罩机的路上。只是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病毒传播之后,面对产能过剩、价格回归的市场,这些口罩厂应该走向何方……
本文作者是一枚展览公司的社畜,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和国外展览公司交流和对接。年初,当我们中国人和疫情“斗智斗勇”的时候,外国人却悠哉悠哉的“岁月静好”。跟他们通电话,多是慰问,同情之词。殊不知,人类在天灾面前是平等的。等到了3,4月份,中国疫情得到控制,而国外则是大爆发。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恶化,世界经济在2020年被按下了后退键。从数据上看,反应最快的就是我国的行业出口数据,自4月后就持续走低。外贸公司忙活完上半年的订单后,就进去了冰封期。欧洲客人不再继续下单、日本市场订单砍半、美国客人下了个大单,但是外贸公司不敢接了,担心做完货后客人已经支撑不住不能结款。很多工厂开始给工人放假,只发最低工资,降低所有的开支和成本,低位运行来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行业洗牌。整个行业静默的等待着市场的回暖。在蛰伏时候,很多公司已经跌出了赢利区,他们永远没有机会等到外贸行业的春暖花开了。
铝材涨了37% 、玻璃涨27%、DMC涨64%、铁涨了30%、锌合金涨了48%、 不锈钢也暴涨45%、铜涨了38%、塑料涨了35%.........原本订单应该拿到手软的“金九银十”,面对集体涨疯的原材料价格,接到订单的公司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大连一家做清洁用品出口的公司负责人手里拿着刚刚签好订单发愁。价格订好了,客人是不会因为原材料的问题而改变价格的。如果贸然提出涨价,客人很可能会取消订单。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按照协议价格接下来。这个负责人为难的说“我们没有办法,谁也不愿意回到过去,这订单接的太难受了”。有些公司为了保证订单,不得不囤货。按照市场经济秩序、供需矛盾逻辑,原材料被哄抢,囤积后又是新一轮的增长。
在中国疫情好转的同时,同为制造业大国的印度则进入了疫情爆发的高峰。每日新增病例数高速增长,工厂纷纷关门停产。从4月左右开始,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这个时期从印度转来的订单成了很多外贸公司的救命稻草,很多工厂订单都排到了明年5月。但是,这样的订单转移不一定就是好事,毕竟都是制造密集型的产业,这些订单在印度疫情好转后还是会回流回去的。一个青岛的牛仔生产厂的负责人说“客人现在只是没有更多的选择,一旦恢复,这些挣得钱还是要吐出去的”。
相比外贸市场的持续低迷,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了报复性的增长。“内卷、电商、网红经济,直播流量”这些热词每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一些外贸公司打起了转内销的主意。没有客户,就花钱做平台推广,明知道红利期已过,转化率太低,但是一旦入坑,很难出来。面对已经投放的平台推广费越来越高,有些人已经开始收缩规模,请不起网红就自己上阵。
其实有些人已知内销市场也不好做。因为内销和外贸是完全不同的逻辑和操作流程,需要从零做起。重新招人、重新打版、重新开发客户……一切都回到了白手起家的日子。况且,现在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规则和做生意的逻辑也被打乱了,之前工厂就是生产,贸易公司做流通;现在快递公司有可能会变成渠道商,零售商有可能变成电商的工具,外贸公司的挑战越来越大。
欧美的黑色星期五、年底的圣诞节往往都是国外客人下单的大好时节。今年跨境电商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根据海关统计Q3的数据也能看出,出口数据止跌上扬。虽然对旺季运输资源紧张的情况有所准备,但是今年由于全球疫情影响,航空运输公司减少了航班,海运公司减少了货柜,把所有的支出都压缩到了最低。国际物流运力下降,导致价格暴涨、订柜困难、爆仓甩柜。没有订单不行,有了订单又像烫手山芋,一天一变的运费真的压的人喘不过气。上半年国际运输业整体亏损,到了下半年运输出现了拐点,运输公司怎么会放弃年底扭亏为盈的局面而轻易调价。那些即使接受天价运费拿到订舱确认书的人,每天排着大队也未必能马上有柜。经常是空车去,空车回。每天往返于机场、港口的跨境电商老板不得不做好海、陆、空结合的运输方式来以应对年底到来的买家备货期。
2020年如果可以在这一片狼藉中收尾也许是好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最后几天中,欧洲疫情发现变异;周边国家疫情也有增长趋势;美国疫情则还没有达到最黑暗的时刻;而国内疫情有所抬头…… 这一年,地球上没有了岁月静好,所有人都是负重前行。
笔者草草几句,无法一一记录中国外贸企业这艰难的一年。人们搞不明白的是,都是同款的新年祝福,为什么到了2020年,厄运好像被点了穴似的苏醒了。马上就要到2021年了,当我们再次说出那句“新年快乐”“HAPPY NEW YEAR”时候,在内心深处最最虔诚的祈祷:未来一年,一切请有所好转,而不是2020年的ctrl C + ctrl V。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