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疾控专家最新提醒:非必要不聚集!这类人群更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局部聚集态势。引起本轮疫情的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BA.5.2。该病毒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传染性更强。人群减少聚集,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减少聚集引起的交叉感染风险。
为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湖北疾控专家提醒:有疫情的地区,非必要,不聚集。
坚持公务、商务活动“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有疫情的地区原则上不安排公务、商务活动,特别是跨省市、跨区域的线下会议、培训、会展等活动,能推迟举办的就推迟举办,能线上举办的就线上举办,能缩小规模的尽可能缩小规模,严格控制活动和会议的数量和规模。
有疫情的地区,不在公园、广场等区域组织广场舞、棋牌、合唱等聚集性活动;倡导“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非必要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
有疫情的地区,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超、景区、餐饮场所、农贸市场等。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妇、儿童等要尽可能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场所。
确需前往的遵循“限量、预约、错峰”的原则,提前做好出行计划,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逗留时间,配合查验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核酸阴性证明、测温等防控措施,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并注意个人卫生。
请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防控措施,有序配合开展核酸检测,不扎堆、不聚集,非必要不去中高风险区和报告确诊病例地区旅行或出差;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咽痛、干咳、发热、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立即到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当前,国内疫情持续呈现多点散发频发,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省本轮疫情毒株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BA.5.2,传染性更强,传播更隐匿。公交、的士、网约车等客运司机,由于活动面广、流动性大、接触人员较多,感染风险也较大,更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客运司机上岗前要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工作期间每日测量体温,发现体温高于37.3℃,或有呕吐、乏力、腹泻症状,要及时报告并按规定就医。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上岗前应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客运司机接触的人和物较多,要注重手部卫生,可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条件允许时做到勤洗手,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用过的纸巾不要乱丢。
客运司机在载客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口罩应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佩戴口罩时看清正反和上下,要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携带备用口罩,便于及时更换。
客运司机要对上车的乘客进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上车,与乘客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乘客上车前要佩戴好口罩,尽量减少交流,建议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结账。
客运车辆营运期间每4小时至少通风一次,原则上每次通风时间≥10分钟。在室外温度和车速等条件适宜情况下,宜持续自然通风。
保持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环境整洁卫生,并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消毒的重点包括司机方向盘、座套、安全带、座椅、脚垫、后备箱、空调出风口、车门把手、车窗升降按钮、后备箱按钮等。可随车携带使用醇类消毒湿巾对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也可采用非易燃、非腐蚀的喷洒式消毒剂进行消毒。
客运司机休息时不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应选择空旷、人流量稀少的场所饮食休息,建议自带餐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