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央视春晚口罩背后的“中国卫材之乡”
河南驼人背后有一个残疾人艰苦创业的故事。河南驼人所在的长垣市,亦有一群农民企业家。他们一起撑起了长垣“中国卫材之乡”的桂冠。
作为中国三大卫材基地之首,长垣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业内常常打趣:“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
此次为2022央视春晚提供的口罩,是驼人集团自主研发的季铵盐灭活口罩。别看口罩外观花里胡哨,性能却着实强悍抗新冠病毒活性率高达99.73%。
驼人集团官网显示,季铵盐可以破坏细菌/病毒结构,比普通医用外科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都高出不少。
驼人最初并不研发口罩,主要生产、疼痛、护理、微创介入等一次性医疗器械。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驼人才开始拓展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生产线年的除夕夜,不少驼人的员工仍记忆犹新。
王国胜是长垣市苇园村人,年轻时家庭条件并不好。1982年,17岁的王国胜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却因为身患残疾导致梦想破灭。
经过了700多次失败,1995年王国胜的气管导管产品终于研制成功。由于填补了国内气管导管生产的空白,王国胜还获得河南省技术成果奖。
第二年,华新医疗变更为“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王国胜注册了“驼人”商标。他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残疾人照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驼人也能顶天立地。”
2021年长垣喜提“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20年长垣GDP达490.17亿元,在新乡市排第一。拿最近大热的“专精特新”来说,无论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垣均居省管县第一。
改革开放成就了一批企业家,也让不少长垣人看到了机遇。和王国胜一样,崔勤峰、王继勇等老乡也早早出去打拼,通过“劳务经济”赚到第一桶金。
一根棉签捻出一个卫材产业。如果说“回归经济”为长垣奠定了产业基础,“特色经济”则推动了长垣产业的发展壮大。
此后,长垣力压江西进贤、浙江桐庐,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手里拿下“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称号。长垣市政府官网显示,截至目前,长垣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已超过2300家,医用耗材、包等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长垣虽然没有口罩概念股,不少卫材企业也在疫情前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状态,显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也暴露出一些缺憾。甚至,疫情也加速了行业洗牌。
事实上,2003年非典结束后,长垣的卫材企业就经历过一轮洗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小作坊被查处,大公司则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产品升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