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历史上的几次大疫情
瘟疫,之所以可怕,是因其病毒危害大,且传染性强,极易危及大批人之肌体乃至失去生命,更给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广大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挑战。
近日,翻阅临颍旧志,看到全县历史上的几次大疫情,回望新中国成立后疫情防控方面的情况,感慨颇多。
据县志“大事记”记载,历史上临颍县可谓多灾多难,且不说多次发生的大旱、大水、大雪、大蝗等自然灾害,仅“谈疫色变”的大疫情就有十多次:
十八年(1929年)夏,霍乱大流行,全县患病者达17万多,死亡无法计算。仅王岗乡善庄藤村,8天死去69口;杜曲乡岗张村死300多人;皇帝庙乡贺坡村死亡无法统计,人死后无人敢埋。
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时期,临颍同全国各地一样,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加之社会动荡,城乡天灾人祸不断,战死饿死现象时有发生。无法自保的人们出于无奈,当然也谈不上啥防范意识,只好把饿死、战死以及得瘟疫病死的人匆匆掩埋或随意丢弃到荒野塘边,从而导致空气、水、土壤等生存环境严重污染。
俗语讲“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由于当时医疗条件非常差,人们又不懂得用合理的方式去预防,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瘟疫,往往一人生病,全村遭殃。瘟疫过后,一个村乃至一个县的人常常会伤亡多半,其惨状令人恐怖,真乃是“旻天疾威降灾荒,十室九空生棒莽。浮尸暴骨处处有,束薪斗粟家家无”啊!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大地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精神焕发,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身体健康,大力开展各种疫病防治工作,使霍乱、天花、鼠疫、白喉、黑热病、猩红热等彻底绝迹,同时减缓了疫病的流行蔓延。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已被彻底根绝的喜讯。伟大领袖毛主席看后,非常欣慰,夜不能寐,挥毫泼墨写下了两首著名的“抗疫诗词”----《
七律二首·送瘟神》,这是毛主席唯一专门以民生问题、医疗事业为主题写的作品。从“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等诗句中,我们读到了一代伟人心系百姓、情注民生、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热爱。这两首诗随后在《人民日报》《诗刊》进行了登载,后来收编到初中语文课本中,影响深远。
就临颍县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出现过麻疹、疟疾、脑膜炎等病疫大流行,县里及时派出大批医疗队分赴各乡镇开展预防和诊疗工作,使这些病疫得到初步控制。但由于当时防疫大环境及医疗条件、医疗水平所限,仍有个别乡村出现少例死亡现象。但这些与历史上不顾人民死活、视人命如草芥的旧政权相比,已经是新、旧两重天了,毕竟人民已经当家做了主人啊!
在党和政府“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指导下,国家研发的各种菌疫苗相继出现,并以免费使用。1952年全县首次进行了牛痘普种(天花病预防),接种13万人。至50年代末,还先后进行过霍乱、麻疹、伤寒、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疫苗预防注射。
1972年全县接种的生物制品有牛痘、小儿麻痹糖丸、百日破、勾端、破类、四联、麻疹、、乙脑等9种。1982年,响应国际卫生组织号召,使用麻疹、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和百白破4种菌疫苗防治6种疾病,接种覆盖率在全县达90%。1985年,完成了、麻疹、百日破、脊髓灰质炎、卡介苗、乙脑、白类、伤寒等8种生物制品252444人份接种任务。1986年以后,由于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一些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
同时,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城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五净”(身体衣被净、厨房锅碗净、饮水饭菜净、房屋街院净、牲畜棚圈净)、“五灭”(灭蝇、灭蚊、灭鼠、灭蚤、灭臭虫)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1958年,广泛开展“除四害”运动,据统计,当年3月份全县捕鼠148839只,捕雀135549只,害鸟15753只,挖蝇蛹4392公斤。
1973年以后,城镇加生管理,增加卫生设施,农村开展新村规划和“二管五改”(管水、管粪,改良炉灶、厕所、畜圈、饮水、住房)工作。1982年以来,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活动。工厂、机关、学校、街道都大搞植树种花,美化环境,健全卫生制度,普遍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秩序、公共设施)。新时期,以创建省级卫生城为中心,集中力量开展了健康教育、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工作,单位、居民区大环境卫生治理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大大减少了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亦有大幅提升。据统计,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1949年的35岁达到2020年的77.93岁,并首次超过了美国。
2003年2月,疫情突袭北京,导致国内部分省市、临颍周边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称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
“非典”起病急,可通过接触、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死亡率高。面对“非典”疫情,县、乡(镇)迅速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抗击“非典”指挥部,号召全县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3.禁止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县内所有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场所、影院、网吧、棋牌室等公共场所一律暂停活动;
4.县内除医疗机构、加油站、药店、婴幼儿用品店、小超市正常运营外,其他经营性场所一律暂停营业。同时,做好必要物资保障,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者,严厉打击造遥惑众者;
5.县内旅行社暂停经营活动,不再组团收客,已经组团的一律取消;图书馆及所有景点景区一律关闭;所有客运站、班线客运、旅游客运、农村公交一律暂停运营;县内中小学、幼儿园延迟开学;
8.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等所有公共场所,由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规范实施管控,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车辆等,全部进行消毒管理;
9.全县所有公职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原则上一律不准离开本地,一律不准串门拜年,一律不准组织聚餐,一律不准参与聚餐,全县所有出差一律取消,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一律暂停。
10.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集中精干力量,做好值班应急工作。防控、防疫任务比较繁重的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力量,相关人员提前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防控、防疫工作中。
同时,要求全县各乡村、社区利用早中晚时间段,不间断宣传防控措施,做好出入口人员出入的防控,做好从湖北返乡人员日摸排、日报告制度。要求广大居民不信谣、不传谣,主动采取出门带口罩、健康生活方式等做好自我防护,主动动员引导和关爱关怀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增强防护意识,严守防控要求。
由于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全面部署,全县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得力、扎实推进,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2020年4月25日,临颍县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命令称,自该日起有序恢复全县的经济社会秩序,由此延续3个月的防疫防控工作暂告结束。
2022年3月16日,程某自上海(疫情重发地)回到临颍,24日6时50分核酸单采结果为阳性。到25日17时,共发现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
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新阶段疫情的亲历者,同时也都是战“疫”者。突发的疫情,使社会面不得不“静下来”,大部分工厂停产、商铺暂停营业,众多市民不得不居家相守、孩子在家上网课.....疫情之下,大家经历了太多的爱与伤痛、泪与希望。
截止到3月28日24时,全县共集中隔离人员3891人,居家隔离35人,设立了15个集中隔离点。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为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自3月26日晚开始,县里紧急动工开建临颍方舱医院(属中国第十个),位置在县化肥厂旧址,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1500个房间。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随着生活物资保供稳价、社区疫情防控值班、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量猛增,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公安、消防、、社区志愿者等防疫一线工作者辛苦忙碌的身影,深深地感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优越性,同时也读到了太多太多让人温暖、感动、感恩、难忘的故事。
当然,这个如幽灵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疫,其病毒严重程度、传播扩散形式,与以前的瘟疫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幸运的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管控下,我县的疫情防控最终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没有出现一例伤亡现象,而且复工复学后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了正常。
虽然疫情的硝烟还在弥漫,大家出门还得做预防、戴口罩,还要勤消毒、不聚集,还要按要求定时做多次核酸,但毕竟按下多日的疫情“暂停键”已重新弹起。我们已经闻到了车间里工人加速生产增效益的隆隆机鸣声,嗅到了田野里农民辛勤耕耘待收获的阵阵麦香味,聆听到了校园里高三学子冲刺高考勇夺冠的琅琅读书声.....这与新中国成立前的疫情大流行时哀鸿遍野的惨象相对比,可真是天壤之别啊!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啊,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我们有幸处于今天的这个新时代,尤其十分幸运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们要加倍珍惜目前的抗疫成果,更要真诚感谢和铭记那些“疫”不容辞、忘我投入疫情防控的最美逆行者。
山河依旧,绿水长流;历尽千帆,不负韶华。让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尽力干好本职工作,过好充实快乐的每一天。深信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辛苦付出,定会在临颍新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深刻印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