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做了湖南女婿发现湖北湖南婚丧风俗的人情往来太不一样了

admin 2年前 (2023-02-13) 阅读数 114 #2021
文章标签 湖北口罩

  我一湖北人,非常有幸做了湖南湘西的女婿,经常在湖北湖南两地来往穿梭,发现两地除了做菜的口味很不同外,婚丧嫁娶的人情往来的风俗,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今年快过年的时候,在湖南,我妻子村子里的一个远房亲戚,八十六岁的老人突然仙逝了,而他的直系亲属都不在家,儿子、媳妇、孙女在广东打工,孙子在长沙做生意,留在家中的只有80多岁老弱的老伴。

  举办葬礼的全部环节,包括通知亲戚朋友、联系办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的班子、亲朋好友的来往迎送等等,都是在家族的族长主持下操办的。

  族长,是大家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具有一定威望,在处理家族公共事务的时候说话具有权威性。

  而像这种情况,直系亲属不在场,就开始举办白喜事,在湖北是不可能发生的,至少在我几十年人生阅历中,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

  在我老家武汉黄陂农村,家族这一观念已经很淡薄了,更没有族长这一说,曾经的大家族早已分崩离析,分成一个个小家,各过各的,家庭有了纠纷,有了困难,找政府或者法院解决。

  直到老人出殡上山的前一天夜里,老人的至亲才纷纷赶到家,儿子、媳妇没有及时赶回,是因为年底老板拖欠了工钱,孙子是因为生意太忙,脱不开身。

  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沾亲带故的,都来参加葬礼了,妻子也去了,给了50元的随礼钱,大家给的份子钱应该都差不多吧,我这一家是我做代表去吃酒席,我产生了好奇心,想看看他们是怎样办丧事的。

  这一对年轻夫妇在广东深圳打工,两人为了多挣点钱,都忙于出去上班,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年幼的孩子,又不想让孩子放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就把婆婆带到深圳看孩子,只留下老公公一个人在家,结果老汉得了糖尿病无人照顾。

  族长是一位精干的微胖中年男人,他批评了年轻人自私不孝,并且警告年轻夫妇,如果不把婆婆带回来照顾公公,就会采取一定的家法惩罚他们,到底如何惩罚呢?他没说,我也不知道。

  那个年轻的媳妇开始争了几句,引来众人指责,然后就面红耳赤,低头不吭声了。小夫妻最终信誓旦旦,答应了一定让婆婆回来照顾公公,媳妇不上班专职带娃。

  这次参加葬礼,只随了50块的礼,就吃了两顿酒,晚餐和早餐,还发了一包12块钱的金白沙烟和一条毛巾,真是划算啊!

  估计主办人要亏不少钱,村子里的人基本都来了,有不少本村的人都来帮忙择菜,搭台,摆东西,好在村子小,人不多,总共摆了二三十桌。

  村里面的人情,村民50元,亲戚200到500,桌子上就放两瓶饮料,几瓶啤酒,一瓶白酒,二包金白沙烟,酒席普遍就是1个火锅,一个青菜,然后扣肉,再加个荤菜。

  湘西农村的乡村师傅做出来的土菜,虽说在看相上比不上酒店里的高级厨子做的,但胜在原汁原味,在味道和份量上体现得诚意十足,虾、鸡、鸭、牛肉等等,倒是应有尽有。

  这种提供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的草台班子,除了做酒席,还提供多种服务,有专业的乐队吹拉弹唱,有专门表演孝子贤孙哭丧的人,还有专业表演传统戏剧的演员,风风光光热闹了两天。

  而相比之下,在湖北这边办婚丧的风俗太不一样了,攀比心强,爱面子讲排场,送的人情一年比一年高,如果收入不高,真心吃不消。

  去年疫情期间,湖北武汉,我一个叔叔也仙逝了,我准备好了1000的随礼,亲戚们却讲好了统一口径,都送2000,我听了,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但不得不又加了1000送了。

  当时因为口罩问题,没举办仪式,说好了在今年二月份补办,那也只是在高档酒店,家属召集亲戚们吃一顿,每人发一包黄鹤楼是标配,再开一间房,亲戚们在里面打一天的麻将,如此而已。

  前年,湖北孝感,我一个表姐的女儿考上211大学,办了升学宴,表姐夫是当地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宾客们随礼一般在500左右,送二三百的几乎没有,关系好的或者亲戚都在1000往上。

  升学宴开在当地一家中档酒店,这里标配冷菜10个,炒菜8到10个,烧菜2个,甜点4个,水果拼盘2个,最后上一道鱼。

  而前年,湖南,我妻子的老同学“进伙”,就是庆祝搬进新房的乔迁之喜,我们只随了200块的礼,一家三口都跑过去酒店喝喜酒。

  洞庭湖以北为湖北,洞庭湖以南为湖南,只有一湖之隔的两地,除了菜口的味做和法不一样外,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也大不相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