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昨天与今天——走进彭场镇无纺布集群(中)

admin 3年前 (2021-02-07) 阅读数 206 #2021
文章标签 湖北彭场镇口罩

  往返武汉的巨型货柜车不时驶过,各种口音的打工人员出现在街头,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置身3月的仙桃市彭场镇———中国无纺布第一镇,不少人在寻找答案:“这个被田野包围的小镇正在发生什么?”

  去年三四月非典期间,彭场无纺布医用制品,吸引了大半个中国同类产品经销商的眼光,等着提货的车辆,塞满了这个水乡小镇的大街小巷。

  无纺布制品俏销,并没有因为非典结束而终止。此后持续呈现的“激动”,让彭场的无纺布制品企业从60多家增加到108家,从业人员从近一万人增加到两万人,年出口销售额则翻了一个个,增至10亿元。

  走进“激动”中的彭场,沿仙南省级公路两边,“新发”、“德明”、“万达”、“海鹏”、“康富”等工厂匾牌,次第扑入眼帘。这些工厂名称,要么以业主姓名命名,要么取吉祥、发财、兴旺之意,寄托着大大小小业主对富裕的追求。

  1992年,辞去集体企业镇草编厂厂长职务的付立新,创办私人企业,生产并向国外销售无纺布制品。如今,他为法人代表的新发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月出口集装箱标柜逾百个,是国内无纺布制品最大企业。

  3月下旬,付立新的办公室。不断有镇里的同行出没,桌上的电话也响个不停。其中不少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向他打听市场行情,请教经营方略,而是直言不讳地提出让自己经营的工厂成为他公司的一个车间,有的甚至愿意向他出让工厂。

  付立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地看到:面对国际市场对无纺布制品向精、高、廉转变的新要求,在规模、技术、营销等方面处于被动层面的彭场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付立新有高人一筹的地方:早在2002年,他的公司就与美国二发公司签订了十年的供货合同,成为美国市场一个固定供货基地。然而,他的企业也面临新问题:原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经营效益遇到挑战。与日俱增的压力,令付立新不敢懈怠。他开始寻求在稳定已有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面对国内市场开发适应性新产品的方式。

  以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坐上彭场无纺布集群企业第二把交椅的宏祥公司,业主金涛毕业于吉林工大,是个精明的年轻人。几年前,他辞去武汉的公职,回家乡接替父亲,以每年销售额递增2000万元的速度,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现在,金涛已拥有占地近百亩的两外观新潮的厂房。

  与镇上那些多少带有土味的父辈企业主相比,金涛是一个另类,他有知识,视野开阔,善于同外商打交道。近来,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些事情,令他深思:有的企业以低价争夺市场,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有的企业以不变的产品应对国际市场,对可能面临的市场变化浑然不知……

  由此,金涛了解到,同是国外市场,欧洲国家欢迎无纺布制品单件包装,美国市场则容许多件包装;欧洲国家与美国,产品标准更是差异多多。他意识到,自己经办的企业,只是感受这些差异还不够,还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毕业于武汉大学,在湖北、上海从事外贸事务近二十年的张迎早,被聘请担任鑫盛公司副总经理。他主持采购设备,整理租借来的厂房,调试机器,很快拿出产品样品。开年,正当企业准备放手大干时,却招不到熟练工人。

  张迎早所在企业员工工资定在每月800元,这在本地类似企业属中上等水平。打工者望而却步的原因,是这家企业选择的产品为无纺布成型口罩,生产操作技术要求比其他企业高。张迎早看到,企业要招到员工,必须对新手承诺技术培训,由此加大的经营成本,要靠加强企业管理消化。

  现任镇委、镇长有一个共同设想,走访中国境内意欲到彭场投资的有技术实力的无纺布企业,将他们引入彭场,让本地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与狼共舞”,加快技术进步,追赶无纺布制品发展潮头。

  既然是一个产业集群,理应有产业研发中心。彭场已瞄准几个相关科研企业,进行着实质性接触,将允许这些企业以经营性手段,到彭场从事新产品开发、新技术试验,向企业出售技术及产品工艺。

  彭场镇注意按市场经济规律,调节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他们引导企业,在产品规模、品种、销售上相互调剂;让订单做不完的企业,把多余活路让给吃不饱的企业;让没有能力完成大宗交货的企业,成为主干企业的“车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