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辰商业:一只口罩的漂流记
我是一只医用防护口罩。 口罩有好多种,日常防护口罩、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口罩,医用口罩又分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这是中国的口罩分类法,各国也有不同的分类法,这里不详述。
我出生在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彭场镇号称“中国无纺布之都”,其实号称“世界无纺布之都”也不为过。 我们这个行业有个说法,无纺布,中国看仙桃,仙桃看彭场镇。彭场镇出产中国60%的无纺布产品,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只医用口罩,我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 内层是普通无纺布,是吸湿层,吸收戴口罩的人呼出的水汽; 外层是阻水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 中间是过滤层,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 生产完后还要经过环氧乙烷消毒,消毒之后需要静置7天解析,在环氧乙烷残留量低于要求值之后,才能包装出厂。
不是谁都可以生产像我这样的医用口罩的,必需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才可以哦。 质量监督局也会检查我们是否达标,国内有国内的标准,国际有国际的标准,各国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
不过,我们仙桃整个市拥有医疗器械资格证的口罩企业估计也就10来家,大部分口罩生产商都没有医疗器械资格证,他们生产一般民用口罩,有的也生产医用口罩,不过不在国内销售,直接出口欧美等国家,符合对方的标准就可以,所以也不需要中国的医疗器械资格证。 据说欧美等国的标准不比国内标准低,有的甚至更高。
现在那些没有医疗器械资格证的口罩厂都给关停了。 1月28日,仙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对全市无纺布企业及有关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 2月1日仙桃市政府关停了本地所有的民用口罩生产商。 2月2日,仙桃市疫情指挥部发文通告,要加强市场监管,从严查处违法。
外国对我们的需求是很大的,每年都从我们仙桃进口很多很多。 不仅医生在医院里用,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用得多。 他们很害怕流感季,自己打喷嚏、咳嗽了就自觉地戴上口罩,免得传染给别人。 发现身边有流感症状的,也会马上戴好口罩防护。
中国老百姓不太喜欢自己戴口罩,更不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戴口罩。 2008年奥运会时,几个外国运动员戴着口罩到北京参加奥运会。 全国人民愤怒了,怎么,你们是看不起我们吗? 看不起这片土地和空气吗? 媒体一顿臭骂,要求他们向全国人民道歉。 最后他们向北京奥组委递交了道歉信,还对全中国人民公开道歉。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媒体越来越频繁报道的“罕见的大雾”是一种叫“雾霾”的东西,影响的不仅仅是交通出行,更是健康生命,的确有必要戴口罩。 此后戴口罩的人才多起来,但是雾霾经久不散,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麻木了,继续不戴口罩,除非“霾”到能见度极低。
前几天有文章分析,这个新冠病毒发展到最后,很可能是和流感病毒甚至普通感冒病毒差不多的病毒,大家要做好防护,但也不要恐慌。 结果也给很多人骂,流感会死人吗? 流感会死那么多人吗? 流感会一家人都得吗? 流感会一个人传染十几个人吗?
也难怪这些读者,因为中国对于流感的报道一直是按照我们特有的标准,只计算直接死亡,每年只有一两百例。 而流感的直接死亡率是极低的,绝大多数是引发其他病症的间接死亡。 根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2019年9月在《柳叶刀-公共卫生》在线年间中国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为88,100人,这还只是流感引发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病例,流感引发死亡的另一个主因——心脏病,还没有被研究统计在内。 流感传染性也是很强的,只是大家不知道。
中国每年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到2%,欧美接种率则是50%左右。估计这次之后,大家会像当年认识到雾霾的严重性一样,认识到流感的严重性,认真做好防护。
雾霾对病菌的传播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是病菌的帮凶。 因为雾霾形成气溶胶,病菌吸附在气溶胶上,在空气中就有了安身之地。 不过病菌在空气中的失活时间是比较短的,十几分钟到两个小时。 在封闭的空间,气溶胶病菌的浓度可以达到传播致病的程度。一般开放空间的气溶胶病菌浓度是不够致病的,不然就成了像切尔诺贝利核泄露污染了周边空气,彻底没法活了。
这次新冠病毒引起的恐慌,一部分是在补对流感的恐慌,因为之前不知道。 另一部分是应对不当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不该感染的感染了,不该重症的重症了,不该死亡的死亡了,引发进一步恐慌。另外, 社交媒体的大发展,放大、加强了这种恐慌。 这次恐慌之后,相信大家会提高认识,注意防护。
总之我在国外是很受欢迎的,特别是冬春的流感季。 这不,我刚到国外药店没两天,就来了两个大学生,把整个药店的口罩都买了。 他们把这几箱口罩都搬到了他们的宿舍,后来又集中到一个仓库,这个仓库每天有不同的人不断地送口罩、防护服等物资过来。 很快我们又被装上卡车运到了空港,你猜怎么着,我又被运回到了中国。
出去容易回来难,回来过海关过不了,捐赠物资必须有一定级别的慈善机构开具接收证明,海关才能放行,不然作为普通物资要交6%的关税,13%的增值税。 那些留学生折腾了一圈,也没有官方慈善机构接应他们,他们想想算了,捐也捐了,就多交这些税吧。
于是我又回到了中国。 上了卡车,日夜兼程,途中经过各地设的一道又一道关卡,中间被截胡了一次,又被抢出来,时代真的变了,以前是戴口罩去抢钱,现在是带钱去抢口罩。 一路过来,五成物资被沿途各地以各种名义扣留,最终一半到达武汉。 随后猜猜我又赶往哪里?
此时的仙桃和我离开时的仙桃已经大不相同,仙桃距离武汉100公里,已经成了疫情重灾区,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已有17人死于这个病毒,500多人确诊。 继武汉封城后,仙桃市也宣布于1月23日17时封城。 封城状态下,口罩产业链本来就运转艰难。
许多工人都被隔离,剩下的工人就算给三倍五倍工资都不愿意来,只能招一些附近居民来干活,开工率不足30%-40%。
除了缺人,还缺原材料,就是中间那层高滤布,熔喷无纺布,价格翻一倍也罢了,还没货。 供应商对口罩生产商说: “对不起,价格不是关键,我现在没法复工,因为没有口罩,你先给我一批口罩。 ”仙桃口罩生产商说: “我就是没有口罩所以要生产口罩,你不给我无纺布,我没法生产口罩啊。 ”于是陷入死循环。
然而政府似乎有别的工作重点,即加大力度查处“非法”生产口罩的厂商,把那些没有医疗器械资格证的口罩厂都给关停了,而这些口罩厂占到仙桃产能的大部分。
而在很多其他地方,政府一点不糊涂,比如上海,前几天松江的美迪康医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将40万只即将售往国外的医用口罩,优先供应到上海市的各大药店。 上海市政府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时解释了这样有偿征用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2条的规定。
如果当时仙桃政府有足够的前瞻性,早点征用出口的口罩,也不至于现在自己不够用。 我也不必海外兜一大圈又回到原地,还差点回不来。
征用本将出口的口罩留在国内,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应该赞成的。 不过现在各地政府都在大规模征用本来就在国内的自己人的口罩,这叫人有点看不懂。
据说一家成都的企业前两天申请复工,政府问符合复工条件吗? 有口罩吗?企业 说,符合条件,有口罩,准备了多少多少。 政府说,好,这些口罩都征用了,你继续停工。
2月8日,比亚迪宣布援产口罩和消毒液: “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 ”此前比亚迪已捐款1000万元,后又追加100多万元的紧急医疗物资。
加入跨界生产口罩行列的还有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中国石化等多家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动作最快,官方宣布,14号晚间生产下线万只“五菱牌口罩”在现场已正式交付,他们的口号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五菱的口罩只赠不卖,也就是说不是有钱就可以弄到的。
当比亚迪等公司宣布突击生产口罩时,全国人民倍感振奋,特别是很多企业主十分兴奋,纷纷联系比亚迪预购口罩,终于可以复工了。 刚高兴了两天,又被告知,很抱歉,没货了,已被征用。
之前有两则新闻,放在一起看,令人啼笑皆非。 湖北洪湖市华康大药房因0.6元进价口罩卖1元,被洪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涉嫌哄抬价格被罚42630元,并被没收违法所得14210元。 执法依据是《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有关价格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理的指导意见》,文件规定价差不得超过15%。
另一则新闻是,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用口罩供应,开封市政府集中采购了一批疫情防控用一次性口罩,每个单价2元,每人限购3个。
当然我们不知道这两则新闻中出现的是不是同一种口罩,即一次性医用口罩。 大概率是,因为其他的口罩都比这个价格贵很多。 除非华康大药房卖的是假口罩,但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是,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不是以哄抬价格处罚它了。
现在的局面是,政府规定企业必须满足条件申请复工获得批准才可以复工,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口罩,然而很多口罩都被政府征用了,政府忙着分配口罩,有的地方甚至销售口罩,但大家不知道到底分给了谁,卖给了谁。 很多企业还是分不到、买不到口罩。 弄到了口罩的企业去政府申请复工,口罩又被征用了,又没口罩了,还是不能复工。 又陷入了死循环。
其实政府不必这样操心,口罩的事情可以让市场自己去解决。 从供应方角度来讲,有能力有意愿生产口罩的企业让它们去生产,需要购买口罩的企业、个人,让他们去购买,价格可以放开。 价格高了,利润厚了,生产口罩的厂商自然就多了,产量一上去,价格就下来了。 如果限价,利润不够丰厚,愿意生产的企业不够多,产量上不去,价格也下不来。
从需求方来讲,价格高的时候,企业还愿意买,说明这个企业有能力承受高成本,说明它的效率是高的,应该让效率高的企业活下去,这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
对于老百姓,政府要提供的是基本的保障,这方面各地政府早就行动起来了,多城发布口罩新规,限购、预约、摇号,各显神通。杭州政府充分发挥多年的智慧城市的功力,表现最出色。
当然,价格调节供需的机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不过口罩的产能建设时间是很短的,比亚迪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当然比亚迪这样的大企业调动资源的能力很强,其他企业未必这么快,但也不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像现在这样,口罩还没生产出来就被征用,企业生产口罩无利可图,谁还愿意生产呢?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比亚迪、通用五菱、中国石化那样有情怀的,企业的神圣职责是盈利,当然是在遵守一切法律法规以及一定的道德伦理前提下。
再说,比亚迪、五菱除了有情怀外,生产口罩也是迫不得已。 比如比亚迪,22万员工要复工,需要将近50万个口罩,没有口罩不能复工,而且每天都要。 再不复工,就要影响全球汽车行业供应链。
有段子说,再不复工,公司就要发现原来没有我们也一样行。 某种意义上,中国也有同样的担心,再不复工,全球供应链会不会发现没有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也一样行呢? 当然,想要忘记中国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
苹果之前鼓起勇气在越南设厂试生产,结果大败而归。 然而一些没有那么高科技的产业,比如纺织业,在贸易战之后已经逐步向越南等国转移,而且那些国家已经承接下来,慢慢发展出一条产业链。 这些产业离开中国似乎也行。
总之,让市场去解决口罩的问题吧,市场会通过价格调整供需,达到平衡。 给定口罩这个产品的特点,调整的时间不会很长。
约翰·麦克米兰教授在《市场演进的故事》一书中说:“任何在权力之位下发生的交易都将是其他形式的交易而绝不是市场交易,不管是买卖双方一方有行政上的控制权,还是买卖双方都被一个更高的行政权力所控制,都不叫市场交易。 ”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通过价格机制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二是形成兼容激励机制,所谓兼容,就是说每一个经济行为者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取得的报酬是一致的。
也许有人会发出疑问,这个道理在抗疫的特殊期间是否还成立呢? 实际上在瞬息万变的疫情发展时期,更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因为市场的反应是最快的,也是最正确的。 人类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整体的福利(亚当·斯密)。
如果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简单的、单一的、确定的、不变的,我们知道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那么也许计划的效率更高。 但是如果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多变的、模糊的、复杂的、不确定的(这几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VACU),那么计划就行不通。 比如假设去年计划今年全国的口罩产量,那就麻烦了,除非预见到这个病毒将在12月爆发。 我们面临的环境的VACU程度越高,越需要市场。
哪怕像这样精密的机器, 也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是大脑收集信息后作出决策、发出指令完成的。 比如,手碰到火的时候,是手先缩回来然后感到烫,这称为缩手反射现象。 手上的感觉神经元感受到伤害刺激,通过神经纤维上传到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直接把信号传给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通过传出神经纤维下指令给相应的肌肉,引起 肌肉收缩 ,完成一个反射弧。 当然,后角感觉神经会同时将信号上传给上级感觉神经,直至大脑,让大脑知道受到了伤害,但这时手已经缩回来了。 手迅速缩回是对高温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受并作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是天生、迅速、不自觉的反应。
如果有一种动物,受到攻击感觉到伤害刺激后,信息先要一级一级上传到大脑,大脑判断后再一级一级下传指令,把手缩回来,那时手已经被烫伤了。 长此以往这种动物的生存概率就越来越小,最后灭绝了。
对个人,及时救助弱势人群。一是疫情直接受害者,比如那些父母都被收治、家里无人照顾的小孩,精神病院的老人。 二是疫情的间接受害者,经济停摆没有收入,无以为生的人。
澳门政府的救助措施总是很猛,这次除了各种税收减免,还向所有居民直接派发3000澳门元电子消费券。 当然它和一般政府不同,它有赌场的税收收入。 不过我们不是有嘛,手续费收入拿出来一点,专门救济弱势人群应该也够了。
瑞士政府在社会救助方面一向很慷慨,2018年比上一年又增加了2.4%,达到84亿瑞郎,折合人民币约为600亿元。 当然瑞士和其他地方也不一样,由于它的中立立场以及安全保密,金融业十分发达,利润十分丰厚。 不过我们的金融业利润不是也十分丰厚嘛,金融业是所有行业中利润率最高的。 几大银行拔几根毛出来救济救济,现在正当其时。
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最怕疫情,而大城市特别是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这几年房地产都发展得很红火,土地财政收入增加不少,包括武汉。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时候了,此刻不用,更待何时。
对于企业,政府应该怎么做,不少企业家提了很好的建议。 曹德旺先生建议国家免除灾情期间企业至少半年的五险一金费用,因为在疫情期间,企业员工虽然不上班但企业仍要支付一定的工资,而报酬中五险一金占了很大的比例。 他还建议减免企业两三个月的税收。
中长期来讲,应该增加卫生支出。 我国卫生支出占GDP的比率是6.4%,美国是16.8%,英国是9.8%,日本10.9%,德国11.2%,加拿大10.7%,丹麦10.5%,澳大利亚9.3%。 我们现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经济,最后是要落实到民生上的。 经济是手段,民生是目的,不要混淆了手段和目的。
加强对民众的教育,特别是卫生知识的教育,鼓励大家养成更卫生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对于流感等流行病以及其他疾病,信息要公开透明,让民众养成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意识,注意防护。 口罩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前提是我们要有记忆。 相信这次我们一定能够实事求是地应对疫情,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人民说实话,为人民办实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一只口罩,我好像说得太多了,就说到这里吧,总之我很高兴回到仙桃,带着海外游子的一片赤心回到我的故乡,完成我的使命。 但愿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能完成各自的使命,共盼春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