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法院战“疫”录
湖北仙桃是一个听起来仙气缭绕的小城,它东临武汉,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武汉市疫情暴发之初,正值春节返乡之际,大量从武汉返回仙桃的人流增加了疫情扩散的危险。那时,人们隐约感觉到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但也没能料到,一场旷日持久的抗疫战正在开启。
1月27日,丁拥军接到湖北省仙桃市市委周志红的电话,表示城区紧缺人手,询问法院还有多少人可以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此时,仙桃市人民法院已抽调50余名干警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阻击战。
对此,身为仙桃法院院长的丁拥军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如有需要,一定再上,有多少人上多少人。”他介绍,仙桃法院拥有正式编制的干警人数190人,这在基层单位里属于“大户人家”,作为防控最基层前线,法院干警必须冲锋在前。“大家只有紧紧抱成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可能战胜疫情。”
2月7日,仙桃法院将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升级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了三个工作专班,继续加大下沉力度,投入正式干警163名。其中,下沉本地一线工作专班兵分三路,分别前往驻守社区、交通卡口、包保村庄。
面对疫情,如何消除干警们的恐惧和担忧。一方面,仙桃法院动员全体干警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班子成员带队驻村,用压力战胜恐惧;另一方面,充分保障防护用品的配备,保护干警自身安全。
提起下沉一线的干警们,丁拥军言语中充满了心疼,也带着无尽的欣慰:“刚开始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时,有的地方条件设施不完备,干警们风餐露宿,遇上刮风下雪更是辛苦,但是他们朴实、吃苦、耐劳,不讲任何条件,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正因如此,仙桃法院十分重视干警的后方保障工作,“缺什么给什么,解决吃饭、住宿的基本问题,大家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仙桃市每年对外供应口罩占全国总量的40%,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必须确保全市全力向社会提供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口罩,为此,仙桃法院针对相关案件进行专题研究,在落实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上,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涉疫犯罪。
1月29日,仙桃市发布通知,要求所有车辆不准上路。当天,徐海接到任务值守仙西十字路口,值守时间从早上7时到晚上11时。“一开始许多人不理解,抱着侥幸的心态开车上路。因此我们值守的任务比较繁重,需要对车辆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查。”
也就是这一天,当徐海来到值守点时,他发现前晚的大风已将路障和帐篷吹倒了,但是固定在一块石头上的党旗依然屹立不倒、迎风飘扬。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却空无一人,望着漫天飞雪下鲜红依旧的党员先锋旗帜,徐海在朋友圈中拍下眼前的情景,并再次附上自己的“”: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对于这次“火线入党”,徐海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激动,表示感谢党组织的信任,肩上的担子也更加沉重了。但是,他也有些许复杂的情绪:“2015年11月,我递交了,2016年6月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从递交申请书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想象自己会在怎样的地点,以怎样的方式加入中国党,但真得没有想到这一天会如此神奇。”
作为一名90后,徐海也证明了大家口中“年轻的一代”有能力接过时代的重担。“2020年,90后已经成长起来了,我们已经成为了中流砥柱,没有退缩的可能,不仅要对得起老一辈同志的培养和信任,同时,对于00后而言,我们更要作出榜样,并有责任让他们在平安健康的环境中顺利成长。”
仙桃法院干警郭思雨出生于1992年,生活中的她和其他女孩子一样,爱美食、爱逛街,但投身在战“疫”一线,却没有一丝娇气,与同事一起尽责当好值守小区的“守门员”,耐心劝返小区人员,细心做好人员管控登记,热心疫情防控宣传……不过,“等疫情结束后,和家人朋友一起逛吃逛吃”却是郭思雨当前的一个小小心愿。
在疫情防控战中,郭思雨一家已经有五人奋战在“疫”线。她认为,对比老同志、老党员,年轻人冲锋上阵是更好的选择。“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基础性疾病,感染的风险和概率会更大,但是年轻人不一样,我们身强体壮,只要防护措施到位,风险会大大降低。”
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地,在他身后,是用木桩做成的简易隔离栏,刘国的任务是审查来往车辆,不一会儿,他的身后便驶来了一辆救护车。“这是刚去村里接送孕妇的。”刘国看了看车内,说着便打开隔离栏放行让其通过。
“平时通行的车辆一般是救护车、清洁车、网络公司维修车等等,特殊时期,每个部门依然各司其职,坚守岗位,电线小时畅通,共同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谈话间,刘国的声音伴着呼呼的风声,视频里听得不太真切,他不得不提高音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刚下完雨,风更大了些。”
韦台村共有8个村组,1340人,32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法院干警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路口执勤,宣传防控知识,劝返外出人员,上门测量体温,为村送物资,处理突发事件……简而言之,何谓“包保村”,就是将疫情期间韦台村的大小事务都“包”了。
驻村的第一天,刘国便找村委会借了一个笔记本,开始记录工作日志,如今这个厚厚的淡笔记本已记录了大半,其中有每日的天气情况、体温监测、村民寻求帮助的信息……有一天的日志,为村民测量体温的信息便记了10多页。
疫情期间,由于村民们需要居家隔离,大家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最典型的便是缺少紧急药品、婴幼儿奶粉等物资。“针对突发状况,如果我们能提前了解相关信息,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进行解决。”刘国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刘国与同事们沉默了许久,大家没有进行交谈,此后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虽然当时我们穿戴着防护用具,接触过程中也保持着安全距离,但大家心里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恐惧和担心,可是工作还在继续,警报不解除,任务担子也放不下。”他说道。
如今,在他执勤的村道两旁,豌豆苗与油菜花已从初见的低矮蹿得老高,还冒出了点点星黄,这是春的触角,也带着希望与祝福。待到疫情结束,刘国就能回到家中,实现他如今最大的愿望——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这一天,就快来了。(万紫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