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 学堂 学堂公众号手机端

仙桃市主导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admin 4个月前 (01-07) 阅读数 12 #2021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工作。

  一是重点产业集群优势凸显。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材料及医药制造等主要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带动仙桃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非织造、食品、汽车零部件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以及华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为国内省内重要产业品牌。2022年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食品加工、新材料及医药制造、机械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子电气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29.31亿元、160.66亿元、161亿元、76.77亿元、128.38亿元、81.68亿元,六大板块共实现产值937.8亿元。

  二是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仙桃成为全国第三家、中部第一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重要成员。拥有“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创新服务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仙桃产业园”等国家级对台合作平台。仙桃海关正式挂牌,仙桃B保封关运作,汉江仙桃港实现“天天班”,仙桃机场完成扩建,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加快建设,仙桃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优化保障上,层级清晰、职责明确、重点突出,围绕经济事务职能,做到专班专责,搞活管理体制机制、增强造血功能。在优化环境上,仙桃以“昆山模式”、“济南经验”为样板,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原则,“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四级联通”,“3550+100”改革全面完成。

  2023年1-4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2.81亿元,同比下降2.6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7%,居全省17个市州第5位,环比下降1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居全省17个市州第4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7%,占比为53.3%,较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累计用电量7212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5.2%,低全省平均值3.43个百分点,居全省17个市州第14位。全市六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65.4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82.7%。其中,非织造布、纺织服装、新材料及医药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1%、12.07%、2.96%、0.87%;食品、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同比下降0.21%、30.35%。

  截至5月31日,全市工业在建项目共233个,计划总投资1114.99亿元,滚动推进亿元以上技改项目74个,计划总投资206.55亿元。按产业类型分,非织造布产业项目55个,纺织服装产业项目19个,新材料及医药制造产业项目70个,电子电气产业项目21个,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27个,其他产业项目31个。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的2个项目,高新区仙桃容百投资300亿元的年产40万吨锂电材料正极项目,一期拟于2023年6月完工;京科控股投资103亿元的处置40万吨动力锂电池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

  1-12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40.14亿元,同比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0%,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9.6%,对比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同比增长25.9%,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5.9%,对比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25.0亿千瓦时,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54.5%。

  1.重点产业发展受阻亟待转型。非织造布作为我市第一产业,今年以来订单骤降,生产严重不饱和,特别是口罩制品生产受影响最大,部分企业口罩生产线基本停产,或边生产边观望,企业亟须谋求转型。如中意防护、鼎成无纺布、羽林防护等企业,因产品较为单一,面对本轮产业调整期,不得不停产转型。

  2.区域不平衡突出。1-4月,全市6个镇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镇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数,其中6个镇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20%。

  3.企业技改投资信心不足。市场萎缩、订单不足、能源上涨、招工难等问题制约企业发展,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今年以来,工业技改投资一直低于去年同期,1-4月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10.4%,部分项目签约未开工,如胡场的东南佳公司年产7000吨特种碳材料(二期)项目,原计划2022年11月开工,目前土地已摘牌,仍未动工。

  1.非织造布产业。骨干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增强,培育销售过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以上、过20亿元企业集团5家以上、50亿元企业1家以上;实现自主品牌占比不低于50%。“十四五”期间,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保持稳健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能不断提升,年产医用防护服8000万件以上、手术衣1亿件以上、高性能工业防护服5000万件以上,隔离衣10亿件以上;各类口罩120亿片以上,其中高防护等级的防护口罩10亿片以上;各类干、湿巾100亿片以上,一次性卫生用品50亿片以上。中高档产品的占比提高到70%以上。以2020年产值446亿为参考,结合市场供应和产业发展实际,预设2023年550亿、2024年650亿、2025年800亿目标。

  2.食品产业。“十四五”期间,仙桃市食品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张,预计2023年达到250亿元,2025年达到400亿元。

  3.机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到2023年底,预计新增规模企业20家,实现行业产值15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提升到11%,形成较大规模产业集群。到2025年,累计新增规模企业50家,实现行业产值3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提升到15%,建成全省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基地。

  4.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对全市工业发展贡献度,力争到“十四五”末,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50亿元,预计2023年110亿元、2025年150亿元目标。

  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基地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23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初步建设成华中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6.纺织服装产业。依托毛嘴服装产业优势基础,顺应服装产业发展新趋势,提升引进质量和提升合作层次,高水平承接东部和武汉服装产业等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品牌服装大企业落户,发展时尚服装和创意设计,提升服装内涵品位价值,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定制化升级,打造特色自主品牌,建设成为“中国女裤之都”。

  1.非织造布产业。充分发挥仙桃“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产业优势,积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仙桃非织造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四基地两中心”建设为抓手,坚持“盘活存量、提质现量、做优增量”的原则,以“规模总量倍增”提速度,以“龙头企业倍增”树标杆,持续集聚要素资源、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产能升级、结构升级、品牌升级,加快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千亿非织造布产业集群。建成相对完整的非织造布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非织造布原料以及鞋帽口罩、医用防护、土工建筑等产品规模;推进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培育在材料创新、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补足在汽车内饰、卫生用品、生活日用、土木建筑工程及高档卷材等方面的产业链短板。

  2.食品产业。按照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原则,建设“一区一园两带”为主的食品产业走廊。以干河街道、仙桃工业园现有食品企业为基础,加快食品制造、包装、印刷、食品物流及产业链配套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关联度高的现代食品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食品制造、新兴食品、物流和市场;高起点规划建设食品药品产业园,重点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食品知名品牌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食品产业核心区、品牌示范区;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展食品产业带状经济,通过“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基本形式,重点发展沿318国道西线富硒食品、畜禽、果蔬加工产业带,沿仙监线水产品、食用油加工产业带,把资源性农产品加工和地方特色食品做大做强,把仙桃打造成为国内知名、中部有影响力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3.机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坚持”打武汉牌、走昆山路”,顺应制造业智能升级趋势,充分对接武汉资源、利用对台合作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航空装备、专用装备为主攻方向,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推进信息化、集约化和集群化,不断提升我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快产业配套发展,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形成集铸造、锻造、模具、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电子电路等多个系列产业链。

  4.电子信息产业。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坚持区域协同、应用驱动、融合发展,利用武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依托仙桃“省内第二大台资集聚区”优势,以电路板、LED元器件、智能终端、汽车电子为主攻方向,引进一批标杆型龙头企业和引领型创新企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养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打造为湖北省知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对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紧抓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龙头企业和项目,以新型电子材料、化工新材料、锂电池材料、太阳能、氢能、风能、环保火力发电、现代医药、医疗器械等为发展重点,推动新能源、新型电子材料、化工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初步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6.纺织服装产业。一是依托朵以服饰、凯王服饰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时尚服装和创意设计,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培育本土高端水平设计人才,提升服装设计研发水平,扩大新型高端服装生产,争创国际国内知名高端服装品牌。二是引进高端面料企业,支持企业开发新型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线、各类精纺纱和适销对路中高档坯布,加强优质布匹、辅料等纺织原材料供应,建设高端棉纺织生产基地。三是重点发展保健型针织品,针织时装,高档针织内衣等产品,鼓励引进采用电脑针织机、电脑绣花机以及缝制后处理等先进设备,形成仙桃特色现代针织产品。

  一是推进非织造布产业园“四基地两中心”建设。通过支持非织造布产业园创建国家应急防护物资储备基地、中国非织造材料供应基地、中国非织造布制品生产基地、国家(非织造布)外贸转型基地、国家级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构建仙桃非织造布产业生态,打造世界级非织造布产业龙头基地。

  二是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结构。整合非织造布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增强对从原料到制成品及终端用户整个链条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通过投资、参股、分包等方式,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能力,完善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和结构。

  三是强化仙桃非织造布品牌建设。围绕医疗健康、应急和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强化研发和设计,不断丰富非织造布制品的种类和应用范围;鼓励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平台更快捷地在国际市场创立并发展自有品牌;支持通过并购等方式控制国际领先品牌,全方位推进品牌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创建国家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开展非织造布“仙桃品牌”活动,促进非织造产业提档升级。

  四是支持行业智能升级。支持非织造布重点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大对“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引入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对重点生产环节进行工艺、设备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鼓励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信息处理、生产控制、质量检测等典型环节的智能化改造。

  一是塑造品牌质量优势。积极支持旺旺、中粮米业、真巧、富迪食品、亲亲、顾大嫂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食品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用市场化的方法推动品牌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基地,扩大九珠皮蛋、沙湖咸蛋、毛嘴卤鸡、郑场豆豉、仙桃香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老字号”特色产品的品牌价值。

  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安全发展,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兼并重组和产业聚集,强化安全保障,着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支持真巧、旺旺、亲亲、华美、顾大嫂等重点企业,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科研院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化试验基地,在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三是构建食品质量安全和诚信保障体系。加强大数据、工业云、物联网在食品工业研发、生产、销售中的应用。建立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行为和履行社会责任。

  四是完善食品产业配套体系。支持仙宜包装、银河彩印、盛大纸业、雅都包装、慧狮塑业等企业,加快发展食品外包装、小包装、食品内包装,配套支撑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建立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标准制定、技术研发、行业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物流、金融、跨境电商、创新孵化、综合服务等于一体。

  一是充分利用对接武汉、台资资源的优势。按照更好更快融入大武汉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加强沟通联系以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仙桃市高新产业园,对标光谷产业园,与武汉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同时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与进行深度对接,推进仙台产业融合向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突破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依托智能装备制造重大项目,打造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工业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加速智能制造升级。

  三是培育高新主体,充实发展资源。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在高企培育和数量增长上坚持招引与孵化相结合。在本土企业孵化上,加快发展科技孵化器,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对申报并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创新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小额资助项目等,各级财政科技经费要给予配套扶持。

  四是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市场调查、工业设计、软件开发、信息咨询、会展物流、维修检测等第三方服务公司。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相关企业或机构组建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统成套公司,提高装备产业的总承包、总集成能力。

  五是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推动毅合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一诺机电二期生产工业机器人、绕线机、自动视觉系统项目、新吉绅科技实业汽车零部件项目、八宜汽车零部件项目、安必盛熔铸设备机械加工项目、百炼(武汉)铸造汽车零部件项目、汇丰方圆石化设备生产销售、隆达春汽车电器自动化汽车冲压件、焊接件项目等一批项目的落地。以点带面,积极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一是承接优势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积极承接武汉、、沿海地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围绕电路板、LED元器件、汽车电子和智能终端等方向,通过多元化招商手段,大力引进规模大、效益高、技术与设备先进的知名品牌及代工企业,并通过加强劳动力资源供应和物流系统建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快速扩大规模。

  二是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从鼓励创新创业、支持技术研发、推进产学研合作三方面入手,搭建仙桃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平台,盘活创新资源,提高本地产业创新能力。在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搭建网络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营造龙头企业、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依托省内资源,从技术服务、应用推广等角度方面建设仙桃市研发创新公共平台。加强与国内及省内高校、研发机构的互动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研发机构加强互动合作,将前沿技术引进仙桃。

  三是整合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充分利用小米等龙头企业的渠道拓展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建立产业园区的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的集聚发展,强化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强上下游产品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动,不断拉长和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一方面沿产业链向前延伸,逐步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和存储器制造、嵌入式可编程控制系统等高附加值环节,另一方面向产业链后端检测及服务方向延伸,培育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并逐步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和移动产品检测监督平台。

  一是加快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湖北省仙桃聚慧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仙桃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材料产业链加快部署、完善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集聚新材料产业领域高端研发人才,积极打造新材料行业前沿引领技术策源地、高端研发机构共同体、高科技企业孵化中心、高端研发人才聚集高地。

  二是加强与武汉市产业对接合作力度。充分发挥仙桃紧邻武汉的区位优势,借助武汉市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科技研发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与武汉市顶尖新材料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承接最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与武汉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做好对接合作,推动企业来仙桃扩产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三是鼓励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鼓励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以技术创新削减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支持企业紧跟国内外新技术的变化,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本资源与技术资源,积极引进先进制造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是开展新能源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作。支持仙桃市光伏发电企业开展“太阳能光电建筑”等应用与示范,在有条件的道路、新建小区、既有小区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或风/光互补照明系统,提高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能力。

  一是加快招商引资。以毛嘴镇服装产业园为立足点,辐射带动郑场、剅河、陈场等周边地区集群发展,推动服装产业园提档升级。引导优质产业资源对接知名大企业,高水平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品牌服装大企业落户。积极承载武汉服装产业转移,开展以市场为主体的服装产业园建设。

  二是建设服装设计创展平台。借力武汉服装设计资源优势,对接北京、深圳等全国设计中心,引进外部研发设计资源,积极建设服装设计中心,以工业设计提升服装附加值。

  三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服装电脑,利用主播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拓宽仙桃服装产业销售渠道。加快应用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自动化裁剪系统、服装设计三维虚拟图像系统、生产吊挂传输系统、立体整烫系统、产品数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营销系统等先进服装生产加工装备与技术,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积极推动清洁生产。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动棉纺织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开展节能降耗,重点解决噪音,粉尘以及印染废水处理。

  1.激发企业技改扩规活力。将技术改造作为巩固产业基础、提升产业优势的主抓手,充分发挥省市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组织申报省级技改专项项目15个,2022年获批省级技改专项项目5个,下达资金1755万元;支持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兑现省级奖补资金100万元;支持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单项制造业冠军1家,兑现省级奖补资金100万元;对54家企业拨付技改奖补资金2722.97万元。

  2.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支持企业建设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对被认定的省级研发机构建设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

  3.加强企业培训和惠企补贴。我市重点外资企业25家,5家企业培育为高企,2家企业培育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兑现奖补资金。开展2022年度外资研发中心采购进口设备免税资格申报工作,我市健鼎电子已享受相关免税政策。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仙桃市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设立列支知识产权专项经费200万元,发放授权发明专利奖补资金45万元,惠及33家企业。聚力推进知识产权“三大工程”,2022年以来全市专利授权量78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9件,同比分别增长5%、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4件/万人,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90件;组织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收集企业技术需求60项,与高校初步达成专利转让协议20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促成了慧狮塑业、仙粼化工、晨扬电子、顾大嫂食品等4家企业的专利质押,额度3000万元,较2021年增长30倍。

  5.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引进的研究生,按5年内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标准逐年发放安家费,我市引进海外留学硕士回国1人。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培训人才,推进各类院校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组织省内外高校与我市重点企业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对接,实现定向合作。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吸引2800多名大学生来我市重点企业就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