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和武汉人相隔一米摘掉口罩
周五下班时刻,突然传来喜讯,湖北省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宣布,6月13日零点开始,湖北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下调至,口罩从“时时戴”变成了“随身带”,终于可以有条件的放心摘下口罩了。
手机微信群里噼里啪啦响起一阵骚动。正走路回家的我,刷完消息,扯下脸上的口罩,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餐厅、酒吧,扯到下巴之下,吃喝为大;地铁、公交,老老实实武装到鼻梁。出门三件套,钥匙手机口罩。口罩在手,绿码我有,戴与不戴,出入平安。
顶着6月的烈日出门,防飞沫的口罩也把满脸的汗隔得密不透风,呼吸困难,三伏天的桑拿气候提前在口鼻范围上演。
出门上班,走到楼下撞见邻居才发现没戴口罩,顿感裸奔似的羞耻,赶紧冲上楼,楼下的滴滴疯狂催促,手机的钉钉迟到警告,紧张的早高峰竟然因口罩损失宝贵的10分钟。
幼儿园小学没开学,带熊孩子去绿道撒欢,小朋友呼吸旺盛,才几个小时,口罩内层湿得能滴水,憋出满脸湿疹。
上班时放肆地把一次性口罩扔在桌上、挂在下巴,下班重新戴上它走进地铁时总有一丝狐疑:这玩意会不会戴比不戴更脏?
作为一个无暇收拾家务的社畜,以前家里椅子靠背上总会“生长”出堆积如山的衣服。现在满桌还会“生长”出一个个口罩,到底哪个还能用?哪个赏味期限已满?傻傻分不清楚。
可是又能怎样?在政府和专家正式宣布可以摘口罩以前,于人于己于心安,我们仍然克服诸多尴尬,在30℃+的武汉街头老老实实戴着口罩,默默汗流。
5月全民核酸检测,宣告病毒基本在武汉烟熄火息,前几天,核酸检测中筛出的300名无症状感染者的鼻咽拭子经过病毒培养,没有培养出“活病毒“,也让人心里踏实了一截。
接下来,至少在夏天,我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化个完整的妆,昂首挺胸的去餐厅饱餐一顿,把夏天夜晚温柔的风全部吸进肺里,然后,深~ 呼~ 吸~
按照晚上武汉市新冠疫情防疫指挥部刚刚发布的第23号通告,影剧院、游泳馆、网吧、棋牌室等文娱场所,也将在条件合适时逐渐开放。大概不久以后,我们就会迎来科学看电影K歌打麻将,说不定也包括科学的去livehouse看演出。
还记得不堪回首的2月,我整天抱着手机刷遍网购平台,找每个朋友打听渠道,像饥荒年代在路边捡拾麦粒一样拼命搜刮任何能买得到的口罩。
但愿永远用不完。作为传家宝,留给孙子瞧瞧。就像二战时老奶奶囤积的卫生纸,成了下个世纪的传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